香港大学的卢煜明教授是全球知名的华人学者,在胎儿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领域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他的早期工作发现,母体血液中存在的胎儿游离DNA,能用来诊断遗传疾病。基于他的发现开发出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技术,每年造福了数百万名孕妇。去年,卢教授喜获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他的论文被引用次数,已经超过了领域内99.9%的学者。他对人类健康所做出开创性贡献,由此可见一斑。
卢教授领导的团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重量级的研究结果。他们发现血液内的病毒DNA,有助于提早发现在中国南部地区非常普遍的鼻咽癌。这种无创筛查癌症的手段,验证了“一滴血查癌症”的可行性。
通过检测血液里的DNA来筛查癌症,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行业里管它叫做“液体活检”。这个技术的原理是这样的:当肿瘤细胞死亡时,细胞会破裂,其中的DNA就会跑到血液里。如果我们能在血液里的大量DNA中,寻找到这些来自肿瘤的DNA,就能了解受筛者是否有癌症,或是癌症是否出现复发。如果DNA检测足够精确,我们甚至还能了解到癌症里的独特突变,找到精准的治疗手段。
先前,科学家们知道人类EB病毒与鼻咽癌发病有关。如果我们能在受筛者的血液里持续找到EB病毒的DNA,就表明他们是鼻咽癌的高风险人群。
在这项研究中,卢教授的团队筛查了20174名40-62岁的中国男性血清,并发现其中1112人的样本里带有EB病毒DNA。在这些人里,研究人员进行了第二次测试,并发现有309人的血液里持续存在EB病毒DNA。如果说第一次检测阳性还可能来源于EB病毒的偶尔感染,第二次测试阳性则说明他们的体内有持续的EB病毒来源,这很有可能与鼻咽癌相关。因此,两次筛选都是阳性的大部分患者进一步接受了鼻腔镜和MRI的检查,其中有34人确诊患有鼻咽癌。值得一提的是,在这34人里,将近一半的患者处于I期,治愈的希望极高。后续的数据也表明,由于这些患者经诊断时,疾病仍处于早期,治疗后他们的生存率要显著高于历史数据。
新思界
医药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卢教授团队研究表明,利用“液体活检”的癌症早筛手段,可以有效找到还没有出现症状的患者,并通过尽早治疗,延长他们的寿命。这对于鼻咽癌高风险人群来说,有着极好的应用价值。但是,距离利用这种技术检测所有癌症还存在着一段距离。总体来说,卢教授团队在“液体活检”的癌症早筛领域开了一个好头,研究人员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提高灵敏度和准确度并将其应用到其他癌症。
新思界为您提供
《2017-2021年中国肿瘤检测行业现状及行业投资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