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医药 > 聚焦 >

多发性硬化症常见分类与行业现有治疗药物现状

2017-08-28 21:03      责任编辑:李夕冰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多发性硬化症(MS)是最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该病急性活动期中枢神经白质有多发性炎性脱髓鞘斑,陈旧病变则由于胶质纤维增生而形成钙化斑,以多发病灶、缓解、复发病程为特点,好发于视神经、脊髓和脑干,多发病于青、中年,女性较男性多见。

  多发性硬化症常见分类

  多发性硬化症具有高度的异质性,通常将其分为三类亚型,分别为复发型(RFMS,relapsing forms of MS)、原发进展型(PPMS,primary progressive MS)及进展复发型(PRMS,progressive relapsing MS)。其中RFMS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复发缓解型(RRMS,relapsing remitting MS)及继发进展型(SPMS,secondary progressive MS)。大约80%的RRMS患者最终会发展成为SPMS。

  2017年3月份,由Genentech开发的Ocrelizumab(商品名为Ocrevus)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成为第一种可用于治疗RFMS及PPMS的药物。该药物是一种人源化IgG1型单克隆抗体,能结合B细胞及其前体细胞表面的CD20,诱发抗体以来的细胞毒作用和补体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截止2016年底,所有获批的针对多发性硬化症的药物适应症均为RFMS,尚未有针对PPMS的相应药物。

  多发性硬化症现有药物市场

  全球范围内,多发性硬化症影响着大约230万人的生活,2016年百健年报显示MS药物治疗患者大约为33.5万人,约占目前进行治疗患者的38%,目前在进行治疗的MS患者大约为88.2万,其中大部分患者为RFMS,占比高达约85%;而PRMS及PPMS两种亚型分别占比为5%及10%。尽管全球发病率很低,但多发性硬化症一直是生物制药市场中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自2010以来已有超过五个新药获批。2011年至2016年间,MS治疗领域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

  自1993年首个专门用于治疗复发性MS的药物获批后,FDA已经批准了16种MS药物,其中2010年之后批准的就有9个。具体来看,2016年全球多发性硬化症药物市场规模大约为225亿美元,其中TOP3的总销售额就达到113亿美元,占到总体市场的一半。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多发性硬化症(MS)行业市场深度调研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虽然由于近两年无突破性产品上市,加上老牌药物Copaxone(醋酸格拉替雷)专利到期的影响,增长率一度降至5%以下,但整体来看MS药物增速还是明显快于整个医药产业。2016年,全球七大医药市场畅销品种多发性硬化症类的销售额已达224.85亿美元。

  尤其是2016年以来Biogen百健的Zinbryta和罗氏的Ocrevus陆续获批,再加上诺华、默克、塞尔基因等企业在研的MS药物有望在近几年获批,将进一步扩大MS用药规模,预计2022年全球多发性硬化症市场规模将达到400亿美元。

  在过去的数年里,伴随着Fingolimod、Dimethyl fumarate、Alemtuzumab及Ocrelizumab等药物的研发及获批使用,人类在延缓多发性硬化症进展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Ocrelizumab在RPMS患者群体中疗效甚佳,并改变了PPMS患者群体的治疗模式。

  新思界产业分析师认为,多发性硬化症行业未来发展前景良好,投资机会多,但面临着较高的研发和资金壁垒。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