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医药 > 聚焦 >

中国假肢市场呈现病态 两大企业瓜分国内主要市场

2017-09-04 21:34      责任编辑:霍媛    来源:www.newisjie.com    点击:
分享到:

中国假肢市场呈现病态  两大企业瓜分国内主要市场

  假肢就是用工程技术的手段和方法,为弥补截肢者或肢体不完全缺损的肢体而专门设计和制作装配的人工假体,又称“义肢”。它的主要作用是代替失去肢体的部分功能,使截肢者恢复一定的生活自理和工作能力。其适用对象是因疾病、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运动创伤等原因的截肢者。
 
  20世纪30年代初,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英美等国开办的医院里成立了假肢支具室,也有几家私营的假肢作坊成立,拉开了我国假肢行业发展的序幕。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各省陆续建立了假肢工厂,提供假肢、矫形器装配服务。我国的假肢生产企业最初也是以民政部下属的假肢厂为主,之后随着国内假肢行业的发展,各级残联组织及各大医院也成立了较多的假肢装配机构和支具室,更是有较多的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假肢行业在私营资本的冲击下得到较快的发展,国营假肢厂称霸市场的时代已然过去,较多的民营资本假肢企业迅速成长起来。但是国内假肢生产企业在技术与国外知名品牌企业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不管是加工零部件的厂家还是从事装配服务的机构,没有形成一个叫得响的品牌。也因此,国内假肢市场长期以来被国外品牌产品所主导,如德国的奥托博克、美国福瑞达、德国斯泰芬艾德、冰岛的奥索、法国的宝泰欧等。
 
  根据新思界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假肢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显示,现阶段,我国假肢市场主要被奥托博克和瑞哈国际所掌控。其中,奥托博克是德国独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时间较长,全球假肢市场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技术水平较高;瑞哈国际则是中资企业,但是其旗下产品除了自产产品外,还代理了较多的国外知名品牌,包括美国福瑞达、德国斯泰芬艾德等,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为健全的销售网络。近几年,两家企业在国内假肢市场的龙头地位基本较为稳定,瑞哈国际产品定价也基本是追随奥托博克,两家企业形成了较为默契的市场经营格局,这也导致我国假肢产品价格一直以来居高不下。这种局面也导致了我国其他假肢企业所能占有的市场份额较小,但由于中小企业数量较多,市场竞争也较为激烈。
 
  新思界产业分析师表示,中国假肢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特殊的发展环境决定了国内假肢行业的发展呈现出一种病态。一是国内假肢需求多数都是经历事故后所导致的截肢,各种各样的赔偿机制使得假肢需求者的选择标准一般是以经济为首要考虑因素,并不是根据自身切身需求;二是目前我国假肢产品价格束之高阁,但是并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售后服务,后续的维护不仅仅是被各大企业所忽略,也被很多患者所忽略;三是现阶段我国假肢行业受到各方力量的干预,包括政府、残联组织、社会公益机构、医疗机构、生产维护企业等,各种力量并没有达成较为默契的配合,在基本断掉的链条中各自忙碌。所以,整体上来看,我国假肢行业的发展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但是这种问题是长久以来形成的比较顽固的存在,若要打破现在的格局,政府的强势干预或许是最有力的方式。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