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医药 > 聚焦 >

2017年连翘市场发展现状与投资机遇

2017-09-02 23:00      责任编辑:冯瀚东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2017年连翘市场发展现状与投资机遇
 
        连翘作为中医常用药,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连翘是一种广谱而有效的抗微生物药物,体外实验对许多细菌有抑制作用,此外,连翘还具有食用、养颜和观赏的价值。
 
        连翘是我国常用四十种大宗药材品种之一,是纯野生品种,是清热解毒类疫情品种,又是早春开花植物容易受灾,所以其价格走势往往与资源、灾害、疫情紧密相连。我国连翘资源丰富,产地集中。连翘的主产地位于河南西北部、陕西东部、山西南部、湖北北部,另外山东个别山区也有零星产出,主产地以河南三门峡为中心,南北长700公里,东西宽700公里,区域面积达50万平方公里以上,全部位于山区,依靠人工采摘。其中连翘是山西道地药材,是山西主产大宗药材之一,年产量4000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0%。
 
        连翘药用分青翘、老翘两种。白露前采初熟果实,色尚青绿,称青翘。寒露前采熟透果实则为黄翘。青翘采得后即蒸熟晒干,筛取籽实作连翘心用。连翘药用价值以青翘为佳,生用。我国连翘市场90%连翘做青翘使用。青翘的全国年用量为6000-8000吨,但却往往随疫情与价格的波动而变化。2003年非典发生,青翘的用量比常年扩大了1000吨;2006年青翘涨价后,其用量下降了1000吨;2009年H1N1持续时间长,其用量应该扩大,但由于价位偏高,实际用量比2008年反而下降了500吨;2010年青翘创历史最高价,加之厂家陈货较多和大量使用连翘叶(3500吨),当年新货消耗下降为4000吨。2011年青翘价跌为28-25元,使用连翘叶开始下降,其用量开始反弹,2013年国家开始管控中成药质量,厂家投料越来越规范,连翘叶用量明显下降,青翘的用量无形中增加了近千吨。其年用量应该上升为6000吨以上。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公布的《2017-2022年中国连翘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报告》显示,抗生素滥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国家出台一些列政策限制抗生素使用。2016年8月25日,国家卫生委、发改委、食药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4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印发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抗生素的使用再次加码。抗生素的限制使用为连翘中成药发展提供了机遇,从而带动连翘原料的需求,全国连翘需求量已经从2014年的7600吨增加至2016年的9100吨,预计2022年全国连翘需求量将超过1.4万吨,野生连翘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连翘含三萜皂甙,果皮含甾醇、酚性成分(连翘酚)、生物碱、皂甙、齐墩果酸、香豆精类等,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贺氏痢疾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对其它致病菌、流感病毒、真菌都有一定抑制作用。我国所有连翘、青翘配方的中成药及生产厂家超过百家,主要成品药有抗病毒口服液、抗病毒颗粒、维C银翘片、双黄连口服液、双黄连注射液、双黄连胶囊、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和银翘伤风胶囊,其中双黄连粉针剂、维C银翘片和抗病毒口服液是连翘需求量最大的产品,占连翘总需求量的64%,主要企业有广州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康缘、四川省光大制药有限股份公司、贵州百灵、福森药业、太龙药业、三精药业、珍宝岛药业等。
 
        新思界产业研究员认为,2016年是中医药“政策红利年”,国家第一次把中医药的发展提升至战略高度,《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等一系列重磅文件先后发布,作为大宗中药材的连翘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目前,连翘市场规模为3.64亿元,连翘成品药市场规模在12.7亿元,两者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连翘市场的供需矛盾逐渐显现,人工种植成为市场投资热点,目前仅山西一省的人工种植面积就超过100万亩,河南、陕西各产地政府加大了连翘种植推广力度,种植项目遍地开花,但就实际情况而言,连翘种植集中在2015-2016年,成品上市需要3-4年时间,各地区种植户以个人为主,规模小缺乏科学管理,品质、产量难以保证,连翘种植需要强势企业进行整合。在成品药市场,国家加强了中药企业管理,中药企业准入门槛的提高,长期以来困扰行业的众多不规范作坊式中小企业被关闭,这为大企业及新进入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具体产品中,抗病毒口服液、抗病毒颗粒、双黄连粉针剂将成为投资热点,下游需求年均增速将超过20%,更多内容请见新思界产业研究院公布的《2017-2022年中国连翘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报告》。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