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传染病的控制和消灭不仅对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对人类健康意义重大。目前,动物传染病控制的原理是针对引起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即消灭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群体。疫苗的作用主要是保护易感群体,从而降低动物疫病流行的风险,可以说动物疫苗是人类控制动物疫病最有效的手段。
我国动物疫苗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且竞争激烈。行业龙头为具有国企背景的中牧股份,是招标苗业务比重最高的企业(85%),而市场苗占比最高的企业为瑞普生物(80%)。非上市公司在招标苗竞标和市场苗销售方面均对上市公司构成了威胁,如必威安泰、普莱柯生物、益康生物、中农威特、青岛易邦等。动物疫苗企业的利润较高,因此也吸引了很多的投资者。
中国动物疫病以防疫为主,扑杀体系和疫病根除制度仍有很长的时间需要规范和落实,因此,行业的天花板还不会出现;中国动物疫苗需求大军,中国生猪养殖业仍处于规模化初期,规模化继续提升将带来的疫苗需求的继续增长;中国动物疫苗的非市场化(存在政府苗和市场苗)体制进一步向市场化迈进将带来行业规模的增长。
未来随着防疫意识的不断提升和市场苗的逐步放开,生物制品将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2015年其市场规模约126亿元,2016年的全国的市场规模约151亿元,增速达到21%左右。其长期市场规模将增至约320亿元,加上外资进入的壁垒较高,国内生物制药企业仍有充足的成长空间。
近几年来,国内动物疫苗市场步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首先,中国需要免疫的经济动物数量庞大。猪、牛、羊等主要牲畜的存栏量和出栏量基本上保持5-10%的增长率,而鱼虾等水产品也有疫苗需求。其次,中国畜牧业正向规模化饲养发展。规模化养殖,特别是高密度养殖,提高了禽畜的疫病传染概率。第三,为了抵御疫病,养殖户大量使用农药和抗生素,造成禽畜产品体内残留超标,在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面前,中国禽畜产品的出口受阻。
新思界
医药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相对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动物养殖规模化程度总体还比较低,散养以及小规模养殖仍然占畜牧业较大比例,同时,大规模扑杀模式所需资金较大,相关经常性补偿机制在我国尚未形成。我国无法像发达国家那样采用“疫区扑杀为主、接种疫苗预防为辅”的防疫模式。预计未来较长的时间内,“接种疫苗预防为主、疫区扑杀为辅”的政策不会发生改变,动物疫苗将是我国畜牧业防疫的主要手段。国家将在较长时间内继续推行重大疫病强制免疫制度,并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将增加对动物疫苗的需求,促进动物疫苗企业的发展。
新思界为您提供
《2017-2021年中国动物疫苗行业投资前景预测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