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合资公司——创领心律管理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生产的心系列植入式心脏起搏器正式获得国家食药监总局(CFDA)的批准,成为国内第一个具有国际先进品质的国产心脏起搏器。植入心脏起搏器是目前唯一有效能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的治疗心动过缓的方法。中国国内有约100万心动过缓患者,年新增病例约30~40万人。但由于没有完全掌握起搏器的核心技术和缺乏产业化经验,我国的心脏起搏器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以美敦力为首的外资品牌,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国家层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加速推进高端医疗设备国产化的扶持政策,以鼓励自主创新。基于此,医疗器械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均得到较大提升。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平均增速为15%左右,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平均增长水平。
截至2016年11月,全国实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5343家;全国共有二、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335725家。而在进出口方面,2016年我国医疗器械贸易总额达389.1亿美元,同比增长1.1%。截至2017年4月,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挂牌上市公司45家,所以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医疗器械类企业2017年上半年几乎实现全线正增长。乐普医疗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83亿元,同比增长30%。净利润4.95亿元,同比增长31%;鱼跃医疗实现营业收入18.61亿元,同比增长30%。净利润3.98亿元,同比增长20%。
我国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整体上仍以跟踪仿制为主,相关科技基础仍需进一步加强,共性关键技术和重要核心部件亟待进一步突破,面向跨学科、跨领域、跨产业的技术融合仍需加强,“产-学-研-医-检”结合还不够紧密,医研企协同创新机制尚待健全,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创新模式亟待进一步优化。
为推动医疗器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以国产化、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为方向,并且提出,要引领国际前沿技术,加快颠覆性技术创新,突破1-3项原始创新技术,10-20项前沿关键技术,形成核心专利300项以上,引领新一代医疗器械产品发展。同时主流高端产品全面实现国产化,自主原创产品取得重要突破,研发10-20项前沿创新产品。
新思界
医药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我国医疗器械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距离,特别是在具有产业战略高度的持续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存在不小的落差。国际协同创新是我国医疗器械企业创新发展的途径之一,从海外技术到中国制造再到全球市场,企业更加重视国际市场,通过国产器械OEM出口以及技术销售来打造海外品牌的活动日趋活跃。欧美小公司做的早期技术,到中国来找资金和产业对接也是比较好的出路和转化方式。
新思界为您提供
《2017-2021年中国高技术医疗器械行业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