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环保核查和市场货源紧张的推动下,多个维生素品种价格迈入涨价节奏。今年2月起,环保部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有关省市开展空气质量专项督查。其中,河北、山东是我国原料药及化工中间体主产区。随着国内环保核查力度趋严,不少有市场支配权和定价权的原料药企业被停产或限产,从而导致我国原料药价格不断上涨。
其中,维生素家族价格上涨表现尤为明显,6月以来,维生素D3价格从70元/公斤一路飙升至7月3日的425元/公斤,2017年至今涨幅已高达456%,价格创历史新高,前期高点为2009年创下的423元/公斤,欧洲市场报价上涨至30-40欧元/公斤,目前多家公司已经停止对维生素D3的报价。受环保因素影响,维生素C、维生素B系列产品供货也偏紧,厂家检修等进一步加剧供需失衡,价格有所上涨。
维生素价格上涨对于整个维生素产品终端市场而言,无疑是个利好消息。包括B族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AD,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复合维生素、维生素和矿物质复方在内的维生素类药品,2016年在五大终端销规模高达193亿元,同比增长8.43%。
从维生素类药品的结构来看,复合维生素几乎占据市场的半壁江山,占比44.83%;维生素D市场规模位列第二,占比19.44%。复合维生素是指由两种以上单一维生素合成的维生素。在国外,符合维生素更多地被划归健康食品一类。在国际市场中,各种复合维生素的需求增长率高达9%左右。在美国药品市场中,复合维生素产品占了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所以国内复合维生素市场份额最大也符合全球市场趋势。
国内维生素类药品销售规模居前的10家企业,总计规模达107.3亿,占到总体规模的55.59%,市场集中度较高。受益于原料药上涨东风,维生素概念股龙头企业2017年半年报数据亮眼,部分企业甚至上半年业绩实现翻倍式增长。
新思界
医药行业分析人士表示,随着原料药价格的上涨,2017年上半年主营产品涉及到维生素C、维生素D3、维生素B系列(尤其是B5)的企业业绩表现较好。下半年,环保核查严控将成常态趋势,并且目前市场价格支撑力度较强,还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多数维生素品种还将延续上半年态势提价或存提价预期,维生素企业2017年成绩值得看好。
新思界为您提供
《2017-2021年中国维生素CO2O市场现状及行业投资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