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北京市卫计委举行“政务开放日”,邀请30多名代表走进北京急救中心,向市民介绍医疗急救工作情况,听取市民的需求和意见建议,零距离、面对面地沟通互动。
北京急救中心120的物资储备库存放着心电除颤仪、吸引器、颈托等多种急救设施,保证重大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展开救援。北京市在2008年建立卫生应急储备库,并于2009年扩建,占地面积250平方米,按照1500人份医疗急救药械器材、100人份卫生应急人员生活保障及辅助物资等进行储备,可保障在15分钟内调集500人份救援物资。
北京急救中心120三楼有个急救科技馆,是国内首家急救科技馆。在我国任何一个城市,遇到需要医疗急救的情况都可以拨打120,但是拨打120时一定要讲清地点,说明患者的基本情况,并且保证联系人的电话保持畅通。代表们还来到120指挥调度中心,观摩了调度医生受理120求助报警电话的全过程。
120急救网络是政府举办的公立医疗机构,由北京急救中心调度指挥,承担北京市大部分院前医疗急救工作,是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的主要力量和政府基本医疗服务的重要保障力量,现已形成“北京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急救站”的三级网络构架,实行“一级指挥、三级管理”。
截至目前,120网络共有1个中心、20个分中心、180个急救站。现有120院前急救一线人员2069人,其中医生600人、护士515人、驾驶员562人、担架员392人。此外,全市120现有救护车547辆。近三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全市年均急救呼叫量增加4.17%,派车量增加7.77%。2016年,北京120院前急救工作量创历史新高,共受理呼叫电话46万余次,日均呼叫1277人次,日均派车1104次,急救呼叫满足率达到86.45%。
2017年3月,《北京院前急救服务条例》实施以来,北京120分类调派急救车辆,现场急危重症出车率增长17.91%,呼叫满足率达到92.44%。在完成日常院前医疗急救工作的同时,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还承担了各级各类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任务,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发生时,北京派出的院前急救医疗队,长途奔袭积极参与伤员医疗救治及转运工作,为伤者及时得到院内救治赢得宝贵时间。同时,120还承担各种大型活动、重要会议等的医疗应急保障,春节等特殊节日和高考等特殊时期,120院前医疗急救力量始终在保驾护航。多种形式探索航空医疗救援,加强培训演练,不断提升航空医疗救援能力,逐步开展航空医疗救援服务。
新思界
医药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北京市通过持续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人员的专业培训和在职教育,完善院前医疗急救相关制度建设,不断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在此基础上推进了全市院前医疗急救机构统一规划设置,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全市院前医疗急救统一调度、统一服务规范、统一配置标准。
新思界为您提供
《2017-2021年急救装置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