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通俗解释就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把核心企业(在产业链中占据话语权的大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一般来说,一个特定商品的供应链从原材料采购,到制成中间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
2015年我国供应链金融服务市场规模为15万亿,按每年5%的增长率,到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左右。目前在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声量最大的还是阿里、京东等电商起家的公司。在医疗领域,京东金融也有布局。京东医药药京采官网信息显示,京东医药可为采购商提供“白条”金融服务。“药白条”资料称,药品采购专享先下单后付款,最高额度为50万,30天内免息。
大体上看,医疗供应链金融服务市场目前来看并没有成规模和体系,涉足的公司以及完成的规模也较小。医疗产业链上众多企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比如抵质押担保不足、信用信息不对称、抗风险能力弱等。医疗企业(包括医院,特别是政府/企业医院)亟需各方资本的参与。
近几年政策的快速放开和市场竞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问题,新的融资方式和技术手段也给予了多种支持。新的融资方式之一就是医疗供应链金融,即根据单个企业在供应链中实际融资需求而推出的金融服务模式;或根据企业支付能力和信用支持的评估,对其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应付与应收账款、存货等进行质押融资,面向供应链上的单个或多个医药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支持等。
医疗供应链金融市场有多大呢?2014年全国公立医院数量为12897个,平均收入1.46亿,物资费用为1.22亿,按照2014年-2016年增速同速预测,2017年全国医院物资采购费将达到1.3万亿元~1.5万亿元。以其中20%-30%需要金融服务测算,医疗供应链金融服务市场规模远期将达到3000-5000亿。
医疗供应链金融业务能够带来丰厚的投资回报,资本开始抢滩医疗供应链金融服务市场,除了传统型的金融服务模式之外,“互联网+”医疗供应链金融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切入口,入局者包括B2B医药电商,以及为供应链金融提供服务的信息化平台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传统业务存在获客难、流程繁、风控难等问题,很难规模化。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逐步推进,比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医院要推进精细化管理。加上“两票制”、“零加成”等政策推行,药品等医用物资逐步成为医院的成本项,医院有动力在物资采购管理、财务管理上控制成本的需求,“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提供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和金融服务给医院减轻了成本压力。
新思界
医药行业分析人士表示,作为一种的新兴融资方式,供应链金融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吸引了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物流企业、核心企业的高度关注。在“互联网+”大背景下,阿里、京东等电商企业依托自身电商平台优势,提供给了泛行业、深入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在垂直领域,医疗行业以其高成长性及政策助推改革,为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了非常肥沃的土壤,医疗供应链金融可以说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新思界为您提供
《2017-2021年医疗供应链金融行业市场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