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医药 > 聚焦 >

险资进军大健康产业 健康管理任重而道远

2017-09-24 17:05      责任编辑:薛雪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险资进军大健康产业 健康管理任重而道远

  随着人们医疗健康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进入了大健康领域,险资渐成大健康产业投资主力军。太平洋人寿设立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太平洋医疗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太平洋人寿持有100%的股权,4家A股上市险企均已成立专业健康管理公司。

  中国企业500强其中有12家保险公司入围,这12家保险公司分别是:中国平安保险集团、中国人寿集团、中国人保集团、安邦保险集团、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新华人寿、富德生命人寿、中国太平保险集团、泰康保险集团、阳光保险集团、前海人寿、中华联合控股公司。上述公司累计发起设立健康医疗类公司超过20家,投资金额超过200亿元。

  截至2016年底,共有16家保险公司在全国30个省(区、市)开展了大病保险,覆盖城乡居民10.1亿人。2017年上半年,已完成续签的大病保险项目共覆盖了8.46亿城乡居民。5年多来,全国累计有超过1300万人直接受益于大病保险,各地大病患者医疗费用的实际报销水平普遍提高了13个百分点,全国城乡居民最高赔付达112万元。

  而在与大健康关系密切的养老产业,截至今年上半年,保险业共有8家保险公司投资了29个保险养老社区项目,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海南等东部沿海的18个省区,占地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米,计划投资金额678.2亿元,床位数超过4万个,到2020年保险机构向养老服务领域的直接投资规模可达到1万亿~3.5万亿元。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保险公司发起设立的医疗健康管理公司除了少数运营得不错外,大多数保险公司背景的医疗健康管理公司运营得并不好。保险公司设立健康管理公司是保险自身业务发展的必然。中国在这条道上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各保险公司在这个领域终于有所举措,这几乎是用了一代人的精力去努力探索推动的结果。险资做健康管理的盈利模式已渐清晰,健康管理已经成为保险二次营销的重要手段。

  新思界医药行业分析人士表示,保险业发挥保险资金规模大、长期可持续等特点,参与投资、参股医疗机构和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社会办医,有助于缓解卫生资源投入不足的矛盾,形成合理的多元办医格局和医疗服务竞争机制。但是目前,险资成立的健康管理公司基本面向的是高端客户,并不是普惠医疗、普惠金融的概念,覆盖面有限,专业化水平远远不够,成立专业健康管理机构仅仅是保险业健康管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新思界为您提供《2017-2021年中国健康医疗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