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致病微生物感染疾病的药物。我国是抗生素生产大国,行业产能过剩,产量供大于求,因此除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我国抗生素产品还大量出口到海外市场。但我国抗生素行业以仿制药生产为主,在国际市场上缺乏核心竞争力。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9-2024年中国抗生素行业市场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按照化学结构来划分,抗生素主要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大环内酯、四环素和氨基糖苷等。在我国以及全球市场中,头孢菌素市场份额占比最大,其次是青霉素,这两大品类是市场上使用范围最为广泛的抗生素产品。头孢菌素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在我国抗生素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2017年,我国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销售额在抗感染药物销售市场中的份额占比为39%左右,持续居于首位。
抗生素耐药性问题越来越受重视,我国抗生素滥用现象严重,2011年,我国患者抗生素使用率达到70%,是欧美国家的两倍,真正需要使用的患者不足20%。为扭转抗生素滥用局面,2012年8月,我国出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被称为史上最严限抗令。限抗令的出台,使得我国快速增长的抗生素市场受到巨大冲击。
同时,我国环保政策日益严厉,抗生素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污染物,对环境危害较大,受到环保部门的关注。2015年以来,华北地区抗生素原料药生产企业在环保部门的整治下,限产停产现象普遍,部分抗生素原料药生产企业逐步退出市场。抗生素行业的发展遭受到进一步的打击。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国,在部分原料药生产领域具有绝对优势。但我国抗生素行业以生产仿制药为主,研发首创的抗生素数量极少。现阶段,我国上市的抗生素产品共有60余种,其中仅有头孢硫脒是我国研发首创产品。我国抗生素行业仍处于生产技术含量较低的仿制药品阶段,低端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高端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整体来看,在限抗令以及环保政策的作用下,我国抗生素行业发展遭受打击,同时,行业的研发创新能力不足,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行业发展将日益困难。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我国抗生素市场中,低端产品大量供应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行业盈利能力较弱;高端产品领域主要被外资与合资企业所占据。抗生素耐药性问题越来越严重,现阶段正在研发的抗生素不足以应对多重抗药性造成的感染与并发症,新型抗生素研发生产需求愈发迫切。我国抗生素行业研发创新能力不足,以生产低端仿制药为主,未来国际市场竞争力将逐步下降。在此背景下,行业唯有加大研发力度、提高创新能力、生产高端抗生素产品,才能突破当前的发展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