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通道抑制剂是一种治疗神经痛的药物,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对离子通道在不同时间、不同部位(膜内侧或外侧)施用各种浓度的药物影响钠、钙和钾等离子的交换,并对神经产生作用,以缓解和治疗患者各种的神经痛症状。
由于离子通道类神经痛药物效果好,副作用小,其市场规模占据了治疗神经疼痛药物整个市场80%以上的市场份额,常见药物有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普瑞巴林、加巴喷丁和拉莫三嗪等。
离子通道药物是继药物受体后的第二大类药物靶点,是全球药物研发的热点,全球主要市场分布在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知名企业有辉瑞、诺华制药等。伴随着全球离子通道类神经痛药物市场的快速增长和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中国也提高了对离子通道类神经痛药物的重视程度。将其列为了“2013年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并在2016年举办了第一届以离子通道为靶标的新药研发高峰论坛。但是我国关于离子通道药物的研究进展较慢,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等的治疗上,并且以仿制药为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药物研发市场上还存在较多的空白。
另外,在产品应用方面,我国离子通道类神经痛药物的市场规模占全球的比重不足10%,离子通道类神经痛药物在治疗神经疼痛药物整个市场的占比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根据新思界发布的
《2019-2023年中国离子通道类神经痛药物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未来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6年,中国离子通道类神经痛药物市场规模为83.9亿元;2018年,中国离子通道类神经痛药物行业市场规模为105.1亿元。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神经疼痛患者基数大,据统计我国慢性疼痛患者已起过3亿人,且每年还将以1000~2000万速度增加,但是接受治疗比例低。新思界
产业分析人员认为,未来,随着我国医保政策的完善,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离子通道类神经痛药物的需求将会不断增长,国内企业、科研机构等对TRPA1药物的研发也越来越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