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面部色素性病变,属于慢性难治性色素沉着性疾病,多出现在30岁至45岁女性人群,地理区域分布上,亚洲人和西班牙人较容易出现黄褐斑。目前全球范围内关于黄褐斑的治疗方案较多,既有药物治疗,又有物理治疗、祛斑产品等。
受居民医疗支付能力增强、国家医保政策改革、人们对皮肤健康以及外貌关注度提升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全球黄褐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新思界发布的
《2019-2023年中国黄褐斑治疗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未来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8年,全球黄褐斑药物市场规模为181.3亿元,其中中国市场为36.7亿元。
1、治疗方法差异性
国外治疗黄褐斑的手段比较成熟,形成了外用软膏、化学剥脱、植物提取剂、激光光子、祛斑药品、美容产品等全套治疗体系。其中欧美以外用软膏、激光光子等为主,外用治疗药物有对苯二酚、维生素A酸等;日韩地区以祛斑药物和美容祛斑产品为主,如日本第一三制药针对30—40岁的黄褐斑高发人群——激素不稳定以及压力过大的女性研发的Trasino美白丸,主要成分是维生素C、L-半胱氨酸、天然维生素E、维生素B2、维生素B3等。中国则以中药为主要治疗手段,出现了调经祛斑丸、调经祛斑片、景天祛斑片、气血和胶囊等;西药为辅助手段,产品主要有氢醌霜、维甲酸霜等。
2018年,在国际市场中,外用软膏的需求占比为29%,化学剥脱的需求占比为5%,植物提取剂的需求占比为8%,激光光子的需求占比为46%,祛斑药品的需求占比为22%;在中国市场中,中成药的市场占比为63%。
国外黄褐斑药物行业起步早,行业成熟度高,生产企业数量也较多,各企业之间竞争比较激烈,尤其是在激光光子、外用软膏等领域。日韩地区针对黄褐斑的药物较少,并且由于保健品、化妆品产业发达,黄褐斑治疗药物的研究不多,行业竞争相对缓和。中国患者对黄褐斑的重视度远高于国外,由于中医观念深入人心,并且消费者对面部皮肤的治疗更加谨慎,因此中药是国内常用的治疗方法,中药领域市场竞争激烈,其中陕西摩美得制药有限公司、江西杏林白马药业有限公司、北京斯利安药业有限公司、浙江迪耳药业有限公司、青海省格拉丹东药业有限公司等公司为主;西药生产企业数量较少,行业竞争并不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