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鼻咽喉镜是用于鼻咽喉部疾病诊断与治疗的医疗器械产品,采用领先的光学数字技术提供高清晰度画质,屏幕显示更易观察,无需对焦,自动调光也反应更快。
电子鼻咽喉镜最先是由国外企业开发并应用的,后中国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形成了自主供给体系。但是由于发展时间短,技术力量薄弱,中国电子鼻咽喉镜产品主要集中在硬镜产品上,软镜产品则主要依靠日本、德国等企业供给。
近年来,中国电子鼻咽喉镜市场需求增长较快,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疗机构数量增长,2018年中国医院数量达到了3.2万家,其中公立医院数量为1.2万家,民营医院数量为2万家,医院数量的增长必然带动电子鼻咽喉镜采购需求增长;二是国家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合理配备并及时更新医疗和信息化设备,改善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条件,这促进了电子鼻咽喉镜消费渠道的下沉和渗透率的提升;三是,国产电子鼻咽喉镜产品获得了新的发展,对进口产品的替代性增强,同时产品价格呈现出下降的态势,使更多低等级医院具备了电子鼻咽喉镜的消费能力。根据新思界发布的
《2019-2023年中国电子鼻咽喉镜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未来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18年,中国电子鼻咽喉镜产品的消费量为1690台,其中二级及以下等级医院的需求占比明显提升。但是2018年,中国电子鼻咽喉镜消费量中,本土产品仅占26%左右,其余产品由国外的奥林巴斯、富士、艾克松、宾得等企业供给。
三级医院与二级及二级以下医院,在电子鼻咽喉镜的消费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在品牌消费上,三级医院由于购买能力强,且对电子鼻咽喉镜的各项指标要求严格,其倾向于采购进口品牌的产品;二级及二级以下医院则更加倾向于选择国内品牌。在产品消费上,三级医院更加青睐于软镜产品,二级及二级以下医院则更加倾向于硬镜产品。目前,国内具备软镜产品生产能力的企业只有澳华光电内窥镜有限公司等极少数企业,硬镜产品的生产企业则相对较多,这也是中国电子鼻咽喉镜对外依赖度高的一个原因。
新思界
产业分析师认为,电子鼻咽喉镜市场大部分份额被国外品牌占据,产品价格很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子鼻咽喉镜的市场渗透。但是未来随着电子鼻咽喉镜国内产品供给占比的提升,电子鼻咽喉镜价格将会下滑,电子鼻咽喉镜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2023年将达到13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