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医药 > 聚焦 >

中国特医食品行业逐渐崛起 市场关注度不断提升

2019-06-30 20:39      责任编辑:唐夏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中国特医食品行业逐渐崛起 市场关注度不断提升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简称“特医食品”,它与人们耳熟能详的保健品不同,似乎总戴着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无法真正走进。事实上,特医食品并不是被华丽外衣包裹的升级版保健品,也非高不可攀的医用药品,而是一种具有专注性和典型性的特殊医学用途和特殊膳食用途的食品。特医食品的作用主要是满足完全或部分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或代谢紊乱人群的每日营养需要,或满足部分人群由于某种医学状况或疾病而产生的对某些营养素或日常膳食的特殊需求。当目标人群无法进食普通膳食或日常膳食无法满足其营养需求时,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可以作为一种营养补充途径,起到营养支持的作用。但是,此类食品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物的治疗作用,也不得声称对疾病有预防和治疗功能。
 
  按照2015年1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标准出版社)的定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oods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FSMP)是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该类产品必须在医生或临床营养师指导下,单独食用或与其他食品配合食用。按照产品形态的不同,特医食品主要可分为粉剂、液态、固态、半固态四大类。从作用和功能来看,主要有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应激状态食品(创伤、感染、手术及其他)以及非全营养配方食品四大类。
 
  全球首例特医食品产于1957年,经美国FDA批准作为孤儿药上市,用于苯丙酮尿症的膳食治疗。20世纪8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广泛使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标准,如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及欧盟、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关法规。目前,美国、欧盟、澳洲以及日本等都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给予了明确的法律地位。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2023年中国特殊医学用途食品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未来发展前景研究报告》,目前,全球市场上特医食品大约有七百余种,其中美国、英国、澳洲等国家及地区处于领先。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特医食品发展相对较晚,早期特医食品一直采用药品审批制度,审批流程复杂、时间长、成本高,1974年肠内营养制剂才开始在临床上初步使用。现阶段,我国的特医食品行业整体还处于发展初期,多数企业产品还处于研发阶段,目前已经获得相应注册的产品仅有几十种,且大多为婴幼儿配方的乳粉,仅有恒瑞健康的为非全营养配方产品。
 
  近年来,为规范市场发展、推动行业良性成长,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标准、法规来规范特医食品行业发展,例如《GB 29922-2013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通则》、新《食品安全法》、《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等,国内法规状况的逐渐明晰也吸引了大型医药、食品等企业的注意力。但整体来看,目前国内特医食品市场仍主要被德国费森尤斯卡比、荷兰纽迪希亚、华瑞制药(中瑞合资)、瑞士雀巢、雅培制药(美国)、味之素(日本)、瑞士诺华等跨国公司垄断,且特医市场在国内还没有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龙头企业,行业处在黎明前的拂晓状态,未来大有可为。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在宏观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人口老龄化不可阻挡的大背景下;医疗健康领域的消费升级必将是一定的,特医食品作为交叉领域,在投资上也逐渐受到机构医疗健康团队和大消费团队的关注。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