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医药 > 聚焦 >

心脏支架行业市场需求大 技术含量高

2019-07-15 21:38      责任编辑:金兑    来源:http://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心脏支架行业市场需求大 技术含量高

        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的头号健康杀手,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比例接近 29%;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编撰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指出,2018年全球心血管疾病患者达到 4.4 亿,中国约有 2.9 亿心血管疾病患者而且数量持续增加;另外心血管疾病是美国花费最多的疾病,2016年的直接医疗费用为5550亿美元;到2035年,这一数字预计将翻一番,达到1.1万亿美元。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2023年心脏支架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经营指标深度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治疗心血管疾病中80%的成本是心脏支架,国内外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持续增长,使得心脏支架行业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但由于事关生命,因此技术含量较高。

        心脏支架又称冠状动脉支架,是心脏介入手术中常用的医疗器械,具有疏通动脉血管的作用,主要材料为不锈钢、镍钛合金或钴铬合金。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金属支架、药物涂层支架、生物可吸收支架的研制历程。

        第一代金属支架既韧又硬,通过方向不定、分支角度较大的冠状动脉,撑住已被扩开的狭窄动脉内腔,使其不会回缩;但是由于人体对金属材质的排斥作用,机体对支架会攻击,容易引发炎症,在金属支架周围出现疤痕组织增生,严重的时候可以造成畅通了的动脉重新狭窄,甚至堵塞。

        第二代药物涂层支架将药物和支架结合在一起,是在金属支架表面“镀上”一层药膜,这种支架植入体内后,药物便会缓慢释放出来,抑制疤痕组织在支架周围生长,保持冠状动脉通畅;支架的长度和使用范围也增加了。有些病人甚至植入2~3个首尾相连的支架,治疗效果明显增强,副作用在短时间内大大降低。

        但第二代药物涂层支架上的药物终会耗尽,医生和患者又开始面对开始的问题;第三代生物可吸收支架在21世纪初被研发出来,这种支架和传统的支架不同,它可以在体内自行溶解,被机体吸收。这种新型支架在动脉狭窄时可以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当急性期过去、支架作用完成、血管重新塑形后,它可以溶解、消失,从而避免了局部炎症反应的不良后果。
 
        第三代新型可吸收支架在植入7~10天后开始被机体吸收,3个月内完全消失,6个月后,将近80%的动脉仍然保持畅通;与经典支架相比,这种可溶性支架可能给病人留有多次导管治疗的余地;但是第三代可吸收支架对材质、生产工艺等有较高的要求,还需要大量的临床试验,因此技术含量极高,目前只有少数厂家掌握。

        2019年心脏支架等高风险医疗器械将有自己的“身份证”,中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试点自7月起启动,首批试点重点品种为心脏、颅脑植入物、假体类等高风险植入类医疗器械,为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总体来看,新思界产业研究分析师认为随着全球老龄化步伐加快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全球 PCI手术量仍将保持个位数的稳定增长,主要增长来自于发展中国家增速超过12%,估计中国市场将保持16%的复合增速,对比国外市场还有 3较大的成长空间,市场需求量较大。
 
        心脏支架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市场上技术含量正在逐步提升,行业内各大企业之间不存在明显的技术代差,行业格局基本稳定,主要依靠新产品上市提升市场份额。另外心脏支架行业集中程度较高,几家龙头企业就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全球市场上,雅培、波士顿科学、美敦力、柏盛国际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中国市场市占率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是乐普医疗、微创医疗和吉威医疗占有国内65%以上的市场份额。

        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心脏支架行业市场需求仍在保持稳定增长,由于技术含量较高,新企业直接切入研发难度较大、时间长,风险大,可考虑投资行业内潜在技术领先或者研发能力较强的企业,是一种更加稳妥的选择。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