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基本稳定,但由于新发病例人数随人口增长、老龄化、以及新的检测技术的出现,不断攀升,年新发病例已达到400万例以上,老龄化进程加速叠加环境污染因素,恶性肿瘤发病局势未来恐更严峻,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较大,且仍在逐步增长。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年抗肿瘤药产业项目商业计划书》指出,近年来国家对医疗健康问题十分重视,从需求端和供给端提供各种政策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抗肿瘤药物市场的发展,抗肿瘤药物行业面临着较好的投资机遇。
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率在45岁以前处于较低水平,45岁年龄组开始快速升高,80岁年龄组左右达到高峰。总体而言,年龄别死亡率在多数年龄组上城市地区低于农村地区。其中,男性除0-4岁及80岁年龄组外,城市地区均小于农村地区,女性年龄别死亡率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比较接近,随年龄呈交替上升趋势,到75岁年龄组之后,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
与中国抗肿瘤药物的需求相比,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存在较大缺口,近两年在基因技术助力下,以肿瘤药物为代表的生物科技公司获得了长足进步,新的疾病治疗方式,如CAR-T 和PD-1 这样的免疫疗法以及靶向药开发,都得到了显著发展;在政策驱动下,传统营销驱动的仿制药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肿瘤创新药企业已成为目前最热门的投资品类之一。
抗肿瘤药物行业具有盈利高、风险大、进入壁垒高的投资特点;除市场风险外,制药企业还需要承担高昂的研发风险,这也是肿瘤制药行业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之一。
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的政策端持续释放利好,2018年港交所发布上市新规,容许未能通过主板财务资格测试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给众多生物科技公司发出了资金来源利好的信号,歌礼生物、百济神州、华领医药、信达生物、君实生物5家未获盈利的肿瘤制药相关生物科技企业接连赴港上市。
从全球范围来看,在肿瘤药物领域加大投资是大势所趋,然而目前国内肿瘤药物行业投资的整体进展速度无论是在投融资总额还是投融资数量方面仍弱于国外,随着政策红利释放和供需不平衡状态持续,预计国内肿瘤药物领域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政策方面,国家在积极缩短新药、进口药审批时间的同时,也对包括抗癌药在内的28种药品实施零关税、推动抗肿瘤药物纳入医保目录等;庞大的市场需求加上政策利好,各大企业都在积极布局自己的肿瘤药管线;目前抗癌概念股共有88支,包括恒瑞医药、复星医药、贝达药业、科伦药业、石药集团、上海医药等。
国内肿瘤药物行业龙头恒瑞医药已上市的抗肿瘤药物主要包括创新药马来酸吡咯替尼及片、创新药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多西他赛注射液等8款产品,除了刚刚获批上市的1类抗乳腺癌新药马来酸吡咯替尼及片(被称为“口服赫赛汀”)外,其余7种全部进入医保目录。
新思界产业分析认为,目前国内抗肿瘤药物企业与美国、日本和欧洲的企业在研发能力、市场占有率、竞争优势上还有较大的差距,国内较好的市场规模、政策优势和数量日益增长的人才为抗肿瘤药行业奠定了基础,行业面临较多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