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医药 > 聚焦 >

流式细胞仪需求与日俱增 进口依赖严重

2019-08-31 19:44      责任编辑:李夕冰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流式细胞仪需求与日俱增 进口依赖严重
 
  流式细胞仪(FCM)是以流式细胞术为核心技术,流式细胞仪集光学、电子学、生物学、免疫学等多门学科和技术于一体,能够高效分析微小颗粒(如细胞,细菌)的先进科技设备。它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细胞学、生物学、微生物学、制药学、生殖学等领域,是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先进仪器之一,被誉为实验室的“CT”。

  1953年,流式细胞仪的雏型——一种全血细胞计数器装置面世;1969年,第一台荧光检测细胞计被发明;1973年,美国BD公司推出全球第一台流式细胞仪;1975年,单克隆抗体技术的提出为细胞研究中大量的特异性免疫试剂的应用奠定基础; 1983年,流式细胞仪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到目前为止,一些高端的流式细胞仪能够同时测量15个甚至更多荧光信号和多种散射光信号。

  国内流式细胞仪的研发起步晚,现处于追赶阶段。国内流式细胞仪的主要生产企业有迈瑞生物、博奥生物、杭州艾森生物等,相关科研院所如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浙江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厦门大学等都在做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自1981年,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引进中国第一台流式细胞仪(FACS III,BDIS)至今,流式细胞仪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除用于纯科研领域,更多将被用于临床实验上,这对中国流式产业的发展是一次机遇和挑战。

  BD和BC两家跨国公司占据了中国流式细胞仪和试剂市场的大部分份额。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出具的《2019年全球及中国流式细胞仪产业深度研究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流式细胞仪进口量为987台;2018年流式细胞仪进口量增加到1216台。未来,随着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国内大量资金的投入,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国产流式细胞仪企业生产技术和能力将大幅提高,国产流式细胞仪产品将逐步替代进口流式细胞仪产品。

  我国《“十三五”医疗器械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提出:加速医疗器械产业整体向创新驱动发展的转型,完善医疗器械研发创新链条;突破一批前沿、共性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开发一批进口依赖度高、临床需求迫切的高端、主流医疗器械和适宜基层的智能化、移动化、网络化产品,推出一批基于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应用解决方案;培育若干年产值超百亿元的领军企业和一批具备较强创新活力的创新型企业,大幅提高产业竞争力,扩大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引领医学模式变革,推进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跨越发展。

  新思界产业研究员认为,“十三五”期间,中国流式细胞仪行业应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产产品质量和性能,逐步实现进口替代。同时,培育中国流式细胞仪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影响力。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