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电子商务市场蓬勃发展,我国医药行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度不断加深,医药电商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医药电商参与者主要包括医药生产企业、医药代理公司、医疗机构、药店、第三方电商平台等。医药电商可以提高药品流通效率,降低流通费用,在各方资本的运作下,行业发展极为迅速。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9-2023年中国医药电商行业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2012-2018年,我国医药电商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51.3%,2018年市场规模达到1600亿元以上,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我国医药电商市场的高速增长,吸引了众多资本进入布局,除好药师、1药房、健客等自建平台外,天猫、京东等综合电商平台也纷纷入局,推动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医药电商经营模式主要包括B2B和B2C两种。B2B模式是企业对企业的交易模式,在我国医药电商市场中份额占比较大;B2C模式是企业对个人的交易模式,相较于B2B模式,其受众范围更广,知名度更高。2017年以前,我国医药电商市场中,B2B模式占据绝对市场份额,但B2C模式发展更为迅速,与B2B的份额差距逐步缩小,2018年二者份额接近,未来B2C模式更具发展潜力。
我国老龄化日益加剧,老年人对医药产品的需求持续上升,是医药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我国电商市场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中青年领域,老年群体占比较小。受医药电商受众与主要消费群体出现偏差的影响,其市场渗透率快速上升受到限制。同时,医药电商药品的送达在即时性方面存在弊端,急需药品的销售受到影响。因此,我国医药行业销售渠道仍以医院、药店为主,特别是在处方药领域,医院占据主导地位,医药电商市场份额占比较小。
为解决我国医疗资源供需不平衡问题,提高医疗机构工作效率,提升患者就医体验,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推动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在线挂号、在线问诊复诊、在线慢病管理等服务渗透率将不断提高,在线购买药品的患者数量将随之不断增长。医药电商可以从互联网医疗领域切入,进一步扩大受众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2012年以来,我国医药电商市场高速增长,B2C模式增长更为迅速,占比持续攀升。但由于医药电商在药品送达即时性与受众范围方面受到限制,其在整体医药市场中份额占比较小,市场渗透率较低。在国家政策对互联网医疗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医药电商可以此为切入点,扩大受众范围。同时,医药电商还可以与药店相融合,发展新零售模式,解决患者紧急用药问题。未来,随着我国医药电商经营模式不断优化,其发展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