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动物疫苗的发展已经有百年历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进口依赖到国产替代,从政府招标到市场采购,从传统产品到基因产品等多维度的变化。目前动物疫苗行业存在的问题较多,但部分细分行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9-2024年动物疫苗行业投资前景预测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指出,动物疫苗行业目前的粗放式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产能过剩市场上动物疫苗产品的供给能力远大于需求,绝大多数生产企业产能利用水平处在较低的位置。2018年活疫苗产能利用率 29.35%,灭活疫苗产能利用率36.56%。产品同质问题严重,以猪圆环为例,目前国内注册的全病毒疫苗有8种,但从本质上讲,这些毒株属“近亲”关系(毒株的差异性不大),而国内生厂家却多达 32 家。
现阶段我国动物疫苗企业中销售额过亿元级别的不足 1/3,剩下 2/3 以上的企业中,很大一部分对政府招标市场(主要是蓝耳、猪瘟)有较强的依赖性, 随着2017年以来招标政策的调整,部分企业会有很大一部分逐步被市场淘汰,而第一梯队的龙头优势企业将凭借资金、技术等优势在行业整合中占得先机。
口蹄疫、圆环、伪狂犬、腹泻疫苗产品均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其中口蹄疫市场>圆环市场>伪狂犬市场>腹泻市场。但从市场突围的角度考虑,依次为腹泻>伪狂犬>圆环>口蹄疫。腹泻,下游防疫需求大,无明显优势企业(中牧、海利的二联产品较为领先)。伪狂犬,2011 年后出现变异株,目前尚无针对变异株的产品上市。圆环,同质化严重,同源重组构建病毒样颗粒技术较为成熟,品质提升明显,目前勃林格、青岛易邦、普莱柯均有相应产品销售。口蹄疫,未来一段时间全病毒灭活产品仍是市场主流,优势企业明显,比如生物股份、中农威特,虽然后发企业产品质量提升明显,比如中牧股份,但仍需市场培育。
新思界
产业研究分析师认为,除了口蹄疫、圆环、伪狂犬、腹泻疫苗产品之外,动物诊断检测市场也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对国内大部分动物药品生产厂商而言,动物诊断检测市场的利润不及原有药品市场,并且所需技术相差较大,因此并未积极切入动物诊断检测领域,大部分厂商仅将诊断检测视为技术平台的延伸应用。
我国动物疫病的防治尚处在使用疫苗的初级阶段,仅就动物疫苗来讲,也已经经历了从组织毒→细胞毒→基因工程疫苗三个阶段。 我们认为未来动保行业将会逐步从疫病的防控向疫病的净化过渡,而诊断检测是过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空间广阔。目前国内动保企业中普莱柯正联合普莱柯万泰、中科基因等重点企业进行产业链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