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数量庞大,对医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对医药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海洋生物由于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促进细胞代谢、抗癌防癌、保护体内细胞的正常功能、延缓脑的衰老,因此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前景好,但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9年海洋生物医药行业投资前景预测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指出,海洋生物医药的发展将对我国医药行业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同时能有效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部分医疗问题,国家为促进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在多项规划中对其发展提出目标,同时进行政策上的鼓励支持,2018年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将达到479亿元,在政策支持下,市场需求推动下,我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
虽然我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年增加值不断扩大,市场规模越来越庞大,但我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技术水平整体较低,与美国、瑞士、法国相比差距明显。从我国海洋生物医药行业专利申请角度来看,2000年以前,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专利年申请数量不超过5件。虽然目前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专利申请数量有所波动增长,但是整体申请数量较低,我国海洋药品技术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确立了“十三五”时期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目标和主要任务,对于壮大海洋经济,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提高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规划》要求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生物制品、海洋生物材料,建设以上海、青岛、厦门、广州为中心的海洋生物技术和海洋药物研究中心。
伴随着蓝色经济热潮的兴起,山东、广东、江苏、福建等沿海各省纷纷加大了对海洋生物医药行业的投入,将其作为蓝色经济的增长点去加速推动。如:进入山东省“四新一海”战略的新医药产业,将重点加快发展海洋生物医药,追踪国际生物技术发展趋势,采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和现代合成技术,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的产业化。
虽然我国海洋资源丰富,但由于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且许多海洋药用生物资源相对匮乏难以大量采集,一些海洋生物活性成分化学结构奇特,难以人工合成,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海洋药物的研究和开发。
新思界
产业研究分析师认为,海洋生物医药行业存在着产品开发风险高、研发周期长、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等特点,投资虽然前景好,但风险大。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要想打通“发现-技术-工程-产业”这条成果转化的链条,企业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在海洋药物产业化的道路上,我国大多数企业仍持观望态度。对于制药企业来讲,开发海洋药物产品的风险要比现有其他药物大得多,因为开发海洋药物的周期更长、成本更高。
现在国际上药物研发周期一般为10——15年,而目前上市的海洋药物的研发周期普遍在20年以上,这意味着企业承担的风险比原来高数倍,因此中国海洋生物药物行投资收益与风险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