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记忆障碍、认知功能下降、行为障碍、失语等症状,俗称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多发于70岁以上人群,随着全球多个国家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人数不断增长,市场对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需求快速上升。
2018年,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我国65岁以上老人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在3%-6%之间,患者人数庞大,在500万-1000万人之间,且随着我国老龄化日益加深,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人数还会持续增长,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市场潜力巨大。
受发展前景的吸引,进入21世纪,全球多家医药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进入临床阶段的药物数量较多,但尚未发现疗效明显优于已上市药物的品种,且最终成功获批上市的药物极少,包括辉瑞、强生等在内的国际医药巨头均研发失败。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是医药领域研发成功率最低的药物之一,现有药物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我国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多为仿制药,单个仿制药市场份额占比较小,行业集中度低。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的推动下,阿尔茨海默病药物行业将进入洗牌阶段,部分技术水平低、药效较弱的企业将陆续被淘汰出局,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此外,2018年7月,由上海绿谷制药、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联合开发的甘露寡糖二酸(GV-971)通过临床3期测试,预备申请进入市场。由此来看,为发掘庞大的市场潜力,我国阿尔茨海默病药物行业正在抓紧机遇积极发展,整体实力将不断提高。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在老龄化进程日益加深的情况下,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人数持续增长,对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需求快速上升。但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困难,能够获批上市的药物极少,因此我国以及全球市场中,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种类少。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市场前景广阔,我国相关原研药以及仿制药企业正在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调整产业结构,或将改善现阶段我国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市场的供需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