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杀手。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措施日益多样化,其中,介入疗法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介入治疗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CT、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
介入器械是介入治疗必不可少的器材,介入器械较多,包括导管、导丝、支架、扩张管等。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介入疗法具体方法的多样化,介入器材的也呈现多样化发展。此外,在介入治疗费用中,介入器械费用占比较高,就冠脉支架植入手术为例,如果一次放置两个支架,支架及各种辅助器材费用在3万元左右,加上手术费用总费用在4万元左右,器械费用占总费用的75%左右。因此,介入治疗的发展带动介入器械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据新思界发布的《
2019-2024年中国介入器械市场调查及行业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每年新增肿瘤患者不低于350万,而随着介入疗法进入肿瘤治疗领域,每年有65万左右的肿瘤患者进行介入治疗。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及推广,每年接受介入疗法的肿瘤患者还在持续增加。而该领域使用的介入器械也是随之增加,成为介入器械消费新的增长点。就目前看,我国的介入器械较大的企业企业有微创医疗、乐普医疗、先健科技等。此外,国内还有230多家从事心血管介入器械研发和生产的企业,未来或可利用已有的技术优势向肿瘤介入治疗方向挺近。
新思界
分析人士认为,我国是人口大国,随着我国人口结构逐渐趋于老龄化以及全民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包括介入器械在内的各种医用耗材消费量将不断增长,介入器材行业规模潜力或将非常庞大,但目前我国整体医疗技术还处于较低水平,许多高端介入器材还依赖进口,在大量行业利润流失的同时,高昂的进口价格也使得患者承担较大的治疗压力。我国介入器械企业需要加快产品研发力度,掌握核心技术,尽快实现国产替代,在获取获取行业发展红利的同时,通过市场竞争降低产品价格,推动介入疗法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