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易醒、早醒、睡眠时间明显减少、睡眠质量低下等症状。存在长期睡眠障碍的患者,除了会出现日间精神状态不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外,其高血压、中风、心脏病、糖尿病的发生概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失眠治疗的重要性由此显现。临床上常用失眠药物来治疗失眠病症,失眠药能够有效促使睡眠,改善睡眠质量,适量服用可以避免失眠对人体产生的各种危害。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9-2023年失眠药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全球各个国家居民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随着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我国失眠患者不断增多,近四成国民存在睡眠障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并且年轻一代睡眠问题更为严重,90后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失眠群体,在此背景下,我国失眠药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0-2018年,我国失眠药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6%,2018年达到145亿元,持续保持较快的速度上升。
我国临床上应用的失眠药主要为苯二氮卓类药物和非苯二氮卓类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主要有地西泮、阿普唑仑、劳拉西泮、咪达唑仑等,这类药物对失眠的治疗指数高,毒副作用小,但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及药物依赖性;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主要有唑吡坦、扎来普隆、佐匹克隆等,这类药物改善睡眠质量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不易产生耐药性及药物依赖性,临床应用较广。
失眠药的研发及临床试验周期较长,全球范围内从临床一期到注册阶段失败的药物品种较多,创新药研发风险较高,现阶段我国市场中的失眠药以仿制药为主。但现有失眠药的治疗效果仍存在一定局限,特别是在慢性失眠治疗领域缺乏有效药物,因此我国以及海外其他国家医药企业仍在不断研发试验新型失眠药物。
相较于西药,中成药毒副作用小,标本兼治,同时还具有强脑安神、治疗神经衰弱等作用,尽管其药效较慢,但仍受到市场欢迎,未来发展空间较大。我国失眠发生率高,对国民健康的危害性大,但尚未引起社会重视,较多失眠患者自行购买睡眠器械来帮助入眠,未得到医师正确指导,整体就医率低。未来,随着我国失眠患者就医率不断提高,失眠药市场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失眠药在我国睡眠产品整体市场中的份额占比仅为5%左右,规模较小,但失眠药是临床上用于治疗失眠病症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失眠患者就医意识不断提高,其未来市场需求仍将保持良好的态势增长。现阶段,我国失眠药以仿制药为主,在治疗效果上存在一定局限,未来医药行业在创新药研发上仍需不断加大投入,推出更加有效的创新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