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气体是指医疗过程中使用的气体,是医院医疗服务的生命线和救死扶伤的重要支持。医用气体主要包括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笑气、压缩空气、真空负压吸引等,主要用于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普通病房、高压氧仓等,在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医用氧气可用于缓解患者缺氧症状;医用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腹腔镜腹部充气以及局部冷冻应用;医用笑气可用于手术麻醉,从而减轻患者疼痛等。
我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近几年来,受空气污染、部分人群的吸烟习惯等因素影响,国内肺部疾病患者增多,对医用气体及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大,而政府也加大了医用气体行业的规范和支持力度。2012-2017年间,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先后发布了《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医院医用气体系统运行管理》、《医用气体工程设计》等行业标准,促进了行业的健康、规范发展。2016年6月,中国工业气体工业协会发布了《中国气体工业“十三五”发展指南》,提出优化产业布局,推进气体行业发展;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进广泛应用等,进一步推动了医用气体行业的不断壮大。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9-2024年医用气体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在下游需求及行业鼓励政策的推动下,2012-2017年间,我国医用气体行业市场规模呈现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2018年,我国医用气体行业市场规模为620亿元,同比增长7.2%。预计未来,我国医用气体行业市场规模仍将持续扩大,未来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全球医用气体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美国的普莱克斯、日本的大阳日酸公司、德国的林德公司、法国液化空气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工艺、管理经验及医疗气体系统,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产业不断发展,医用气体行业也取得了较大进步,并形成一批国内领先企业,如厦门都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东方医用气体有限公司、洛阳艾美气体设备有限公司。然而,受行业起步晚、行业标准不完善等因素影响,国内医用气体产业发展仍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医用气体生产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在生产技术及设备、产品品种、质量稳定性及纯度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行业整体竞争力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人民生活和消费能力不断提升,以及医疗技术不断发展,医用气体还将获得更加广阔的应用。我国应大力推动医用气体产业化进程,不断完善相关法规建设,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民族企业,促进行业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