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医药 > 聚焦 >

人工耳蜗市场普及率低 利好本土企业发展

2020-01-14 18:03      责任编辑:周圆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人工耳蜗市场普及率低 利好本土企业发展

  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或重建聋人的听觉功能。人工耳蜗是治疗重度聋甚至全聋的重要方式,在人工耳蜗技术不断进步、适应症范围不断拓宽、国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的情况下,我国人工耳蜗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现阶段,人工耳蜗适应症范围包括:因先天性、遗传性、药物性、疾病等引起的、年龄在5岁之前的语前聋患者;突发性耳聋、药物性耳聋或先天性内耳畸形基础上的遗传性迟发性耳聋等成人语后聋患者;由于老年性、渐进性的听力减退导致的老年耳聋患者。人工耳蜗可以恢复患者听觉语言能力,大幅提高其生活质量,我国市场需求增长势头良好。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2023年人工耳蜗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经营指标深度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听障人士在2800万人左右,其中700余万人可以通过人工耳蜗恢复听力,但现阶段我国人工耳蜗普及率低,随着国民收入水平提升、健康观念升级,人工耳蜗市场潜力巨大。2015-2019年,我国人工耳蜗市场需求年均复合增速为10.8%,预计2019-2023年需求增速将加快,将保持10.0%-12.0%之间的增速增长,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我国人工耳蜗市场普及率低的原因之一是国民认知度不足,另一重要原因是人工耳蜗价格昂贵。人工耳蜗研发生产集多种学科与技术于一体,行业进入的资金、研发、技术壁垒高。早期,我国不具备人工耳蜗生产能力,市场被澳大利亚科利耳公司、奥地利MED-EL公司、美国AdvancedBionics公司三大国外巨头所垄断,进口产品价格昂贵。
 
  在国家政策与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我国机构与企业在人工耳蜗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国产产品开始进入市场,打破了市场被国外巨头垄断的格局。现阶段,我国人工耳蜗研发及生产企业主要有海南海药、力声特、康芝药业、弘鼎康医疗、诺尔康等。但与国外巨头相比,我国企业竞争力依然较弱,市场占有率较小。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与进口人工耳蜗相比,国产人工耳蜗价格优势明显,平均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一半左右,凭借价格优势,未来其市场占有率将不断提升。同时,我国吉林、河南、湖南、上海、广东等部分省市已经将人工耳蜗纳入到医保目录,可以大幅减轻患者压力,在医保政策的支持下,我国人工耳蜗普及率将不断提升。相较于进口产品,国产人工耳蜗进入医保的可能性更大,利好国内企业发展。总的来看,我国本土人工耳蜗企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