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品处理,是指有关人员,对医院内部产生的对人或动物及环境具有物理、化学或生物感染性伤害的医用废弃物品和垃圾的处理流程。医疗垃圾引起的交叉感染要占总交叉感染率的20%以上,若不当处置医疗废物将产生较大的污染事故,对周边居民的安全产生巨大的威胁。
由于医疗废物产量相对较低,因此按照法规要求每两日进行一次收集,在24小时内处置,每天平均平均每个处置单位年处置量不超过5000吨。但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医疗废物产生量激增,促使医疗废物处置相关企业快速增长,截止3月我国约有480家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达到6066吨/天。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0-2025年医疗废物处置行业风险投资态势及投融资策略指引报告》显示,在本次疫情推动下,我国医疗废物处置行业受到重视,在政策的扶持,我国医疗废物处置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0年医疗废物处理市场规模约为70亿元,同比增长13%左右,预计到2022年年末将逼近85亿元。目前医疗废物处置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但由于医疗废物处置的重要性,因此大型企业更易受到医疗机构、政府青睐。目前国内有东江环保、润邦股份、启迪桑德、中再资环等大型医废处置及资源回收企业。
从目前市场分布来看,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数量庞大,且具有分布广、规模小的特点,医疗废物处置成本高,且监管难度大,医疗废物处置市场尚未全面渗透。而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机构专业度不足、联合监管机制缺失,使得医疗废物运输过程中存在环境隐患和风险。
在本次疫情中,我国医疗废物处置的处置能力、收运处置、信息化水平等能力较低,亟待补齐。在政策方面,2020年2月我国卫生健康委、生态环境部等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医疗机构废弃物综合治理工作方案》,要求在2020年底,我国各级城市至少建成1个符合运行要求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
新思界
产业分析人士表示,医疗废物处置是解决医用物品二次感染的重要环节,在本次疫情期间,加快了我国医疗废物处置行业的发展。同时,疫情也反映了国内医疗废物处置的不足,因此我国政府大力支持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因此医疗废物处置行业发展前景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