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1基因属于胰岛素受体家族,是一种单体型受体酪氨酸激酶,是具体独特致癌作用的基因序列。ROS1基因融合会发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卵巢癌、胃癌、大肠癌等恶性肿瘤。ROS1基因涉及较多癌症产生,因此成为现代生物医疗重点研究的方向之一,ROS1抑制剂行业因此得到快速发展。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0-2025年中国ROS1抑制剂行业应用市场需求及开拓机会研究报告》显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的常见类型,约占肺癌的75%以上,其中近55%的患者在诊断时已经进入晚期,晚期NSCLC生存时间段,五年内生存率极低,只有不到5%,且无法进行手术治疗。ROS1抑制剂众多适应症中,其对于肺癌治疗效果较好,在美国每年新增的近3000多例ROS1融合基因的非小细胞肺癌中,仅有2%左右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携带ROS1基因重排。虽然占比较低,相对罕见,但ROS1作为肺癌领域的驱动基因,已成为最具潜力的NSCLC领域治疗靶点,因此未来发展前景较好。
由于ALK和ROS1的区域序列的同源性占比将近50%,在ATP结合位点拥有75%以上的同源性,且二者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保守区域,因此在癌症治疗中常把ALK和ROS1关联。由于ALK研发的时间要早于ROS1,因此市场中ALK的药物种类较多,且已经在临床中得到较好的成果,但ROS1起步时间晚,且长时间作为ALK的附属品进行研究,因此市面上的ROS1抑制剂多为非选择性药物,选择性ROS1抑制剂的研究尚未有实质性的突破。
迄今为止,辉瑞、武田、诺华、益普生等企业生产的克唑替尼、色瑞替尼、布加替尼、卡博替尼、劳拉替尼、恩曲替尼和洛普替尼等TKI抑制剂已经被证实在ROS1基因融合阳性的NSCLC中具有临床疗效。其中克唑替尼为首个实现上市的ROS1抑制剂,已通过FDA批准,被用于治疗晚期ROS1阳性NSCLC患者,且随后被推荐为一线治疗药物。
近几年,随着生命科学领域快速发展,ROS1基因逐渐得到重视,ROS1抑制剂开发成为市场热点之一,目前处于研究阶段的药物有Alkotinib(奥卡替尼)、HG-030、APG-2449、DS-6051等,研究企业有葆元生物、泽璟生物、成都先导药物开发、亚盛医药等。
新思界
产业分析人士表示,随着近几年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快速发展,ROS1基因作为众多癌症的靶点,逐渐得到药企的重视,未来ROS1抑制剂行业发展前景较好。由于ROS1和ALK相似度较高,且ALK起步较早,因此ALK相关药物较多,而ROS1多为附属品,真正的选择性ROS1抑制剂上市产品较少,大多处于研发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