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溶制剂是指利用特殊的包衣材料以及制剂工艺制备,患者服用过程中,在胃部不进行释放或者几乎不释放药性,而进入肠道内溶解的药物制剂,属于迟释制剂的一种。肠溶制剂主要有肠溶片、肠溶胶囊、缓释片以及缓释胶囊等,由于具备更高的耐受性、服用便利性,当前在医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肠溶制剂拥有减少胃部刺激、改善部分药物疗效、提高药物安全性、提升生物利用度、改善依从性等优点,深受医药研究企业青睐,目前市场需求量较高。但在生产方面,由于肠溶制剂技术壁垒较高,行业内企业数量较少,市场竞争压力小。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0-2025年中国肠溶制剂行业应用市场需求及开拓机会研究报告》显示,肠溶制剂相关药物主要有抗炎药物(美沙拉嗪、双氯芬酸)、心血管药物(阿司匹林)、抗真菌药物(泊沙康唑)、精神类药物(帕罗西汀)、抗生素药物(红霉素、地红霉素)、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艾普拉唑)等,其中质子泵抑制剂类是肠溶制剂行业规模最大的领域,占比约为35%。
在国内已上市的质子泵抑制剂类产品中,仅有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通过了一致性评价,扬子江药业是该品种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企业。随着“带量采购”在我国全面铺展,药企申报了一致性评价的积极性提升,扬子江生产的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顺利过评,将促使质子泵抑制剂整体需求增长,未来质子泵抑制剂仍将是肠溶制剂行业占比最高的领域。
受抑郁症、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病症发病率攀升、全球平均医疗水平提升,以及经济快速发展等因素影响,全球肠溶制剂市场销售额保持稳定增长趋势,2019年主要肠溶制剂销售额约为200亿美元,同比上年增长了5.6%。我国医疗领域前期发展较慢,且受经济条件限制,药物需求规模较小,但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肠溶制剂市场需求持续攀升,2019年市场规模约为137.3亿元,同比上年增长10%,增速高于世界增速,未来我国肠溶制剂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新思界
产业分析人士表示,肠溶制剂是具备提升药效、药物安全性、降低胃部刺激等优点的药物,目前已成为医药领域的主力。在肠溶制剂行业中,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规模占比最大,且因大多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在医保范围,未来长时间里质子泵抑制剂仍将处于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