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B12原料药又叫钴胺素,是一类含钴的咕啉类化合物的总称,主要存在形式包括:羟基钴胺素、氰基钴胺素、脱氧腺苷钴胺素和甲基钴胺素。维生素B12原料药是自然界中由生物合成的最为复杂的小分子物质,它参与人体细胞代谢,影响DNA的合成与调节,还参与脂肪酸的额合成和能量的生成。通常所说的维生素B12原料药主要指氰钴胺原料药,其可用于治疗恶性贫血和恢复造血功能,也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神经炎、末梢神经麻痹、神经痛、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放射性口腔炎等。
经过长期的发展,中国不仅建立起庞大的维生素产业,且在全球竞争中取得优势,包括维生素B12在内的众多维生素品种产品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份额。目前,在国内市场上,维生素B12原料药生产企业数量较少,重点主要生产企业为:玉星生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华荣制药有限公司、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少数大型企业生产的维生素B12原料药占据了国内甚至全球大部分市场份额。据新思界发布的《
2020年维生素B12类原药行业投资前景预测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维生素B12产能156吨,全球产能占比超过80%。
维生素B12原料药可分为医药级、食品级和饲料级,其衍生物一般都是医药级,用于药品,包括腺苷钴胺素、羟钴胺素和甲基钴胺素等。维生素B12原料药还可应用于营养补充剂和食品加工方面,如维生素口服液、维生素强化面粉、婴儿食品等。我国维生素B12原料药主要用于医药、饲料领域,食品领域应用相对较少。
新思界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养殖、食品等行业的不断发展,饲料领域及食品领域的维生素B12需求或将大幅增长,而保健品行业的发展将丰富维生素B12的应用领域,进而挤压医药领域的需求份额。这或将促使维生素B12行业进行针对性的产品开发,以满足逐渐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另外,目前由于生产成本较高,维生素B12原料药价格较为昂贵,在一定程度的上抑制了下游需求,这要求维生素B12原料药行业不断优化和改进生产工艺,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推动维生素B12原料药的价格下行,这一方面可以有利于释放下游需求,扩大市场规模,另一方面可以减轻下游成本压力,促进产业链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