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制品也称作为血浆衍生物,是指从血浆中8%的血浆蛋白中分离纯化出的物质,不同种类的血液制品可以从不同的血检蛋白中提取。常见的血液制品有人白蛋白、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人纤维蛋白原、人凝血因子、重组人凝血因子、外用冻干人凝血酶等。
我国血液制品市场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长期以来国内六成以上的人白蛋白市场需求依赖进口,且由于监管严格,资质较弱的医院甚至无采购资格;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领域,国内产量仅能够满足35%左右的临床需求;凝血因子类产品也常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且其替代品重组凝血因子类产品多依赖进口,价格昂贵。长期的供给缺口,为血液制品行业发展提供机遇,血液制品行业发展前景较好。
血液制品行业的上游为采浆站,受我国传统观念以及习俗影响,国内居民对于献血的意愿不高,且受部分采浆站卫生条件不过关等因素影响,近几年我国血浆产量处于低水平,在2019年我国采浆量约为9230吨,在2020年受疫情影响,国内采浆量大幅下落,降至7410吨左右。
血液制品在临床中主要被应用在疾病诊断、治疗和被动免疫预防等领域,适应症较广,在大手术、创伤补充血容量、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血友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和可预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市场需求量较高,在2019年我国血液制品市场规模约为362亿元,2020年1-10月我国血制品累计实现批发7876.3万瓶,同比增长了18.3%,2020年我国血制品市场规模约为426亿元。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0-2024年血液制品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就市场竞争方面来看,当前白蛋白和静丙的销售量在血制品中占比较高,在以上两大领域布局的企业主要有天坛生物、上海莱士、泰邦生物、华兰生物等,其中白蛋白批签发占比最高的是天坛生物,市场占比约为12%,静丙批签发量最高的也是天坛生物,占比为26%,其次是上海莱士,市场占比为16%。
新思界
产业分析人士表示,血液制品种类繁多,应用领域较高,随着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血液制品市场需求持续攀升,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在生产方面,目前血液制品中需求最高的是白蛋白和静丙,其中白蛋白高度依赖进口,未来市场存在较大的替代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