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受抗原性物质刺激后引起的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是一种免疫病理损伤过程,一般会引起皮肤、呼吸、耳鼻喉、消化等方面的过敏症状。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主要有湿疹、荨麻疹、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以及蚊虫叮咬引起的皮肤瘙痒等。就目前来看,过敏已经成为世界常见的六大疾病之一,过敏患者人数占据着全球总人数的25%左右。在此背景下,我国过敏诊断市场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过敏诊断,主要指的是通过诊断试剂、仪器以及服务为患者寻找过敏源,进而确定治疗方案的一种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居民生活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居民医疗防护意识的逐渐增强,国内自身免疫诊断市场规模呈现逐年递增态势,发展到2020年达到了15.2亿元以上,较2019年增长了约15.2个百分点。而过敏诊断作为自身免疫诊断的细分领域,其市场规模也随之增加。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1-2026年过敏诊断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近年来,由于国民医疗防范意识的逐渐增强,以及过敏性疾病患病率的居高不下,大众开始对过敏诊断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进而促使其市场规模的持续增长,从2017年的4.1亿元发展到2020年已经达到了6.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5.4%,预计在2021年有望突破至7亿元以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另外,过敏诊断具体可分为诊断试剂、仪器和服务三大部分,其中诊断试剂在市场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从市场格局来看,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过敏诊断产业起步相对较晚,但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入局的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就目前来看,在我国涉及到过敏诊断相关服务的企业主要包括塞默飞、德国欧蒙、德国敏筛、瑞典法迪亚等的外资企业,以及苏州浩欧博、浙大迪迅、艾康生物、北京新华联、深圳亚辉龙等的本土企业。其中德国欧蒙、德国敏筛、瑞典法迪亚等外资企业仍在我国过敏诊断市场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合计市场占有率超过50%,而本土企业竞争力仍有着较大的增强潜力。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现阶段,过敏已经成为世界常见的六大疾病之一。在近年来,由于国民医疗防范意识的逐渐增强,以及过敏性疾病患病率的居高不下,大众对过敏诊断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进而促使其市场的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本土企业发展迅速,市场竞争力逐年增强,未来国产替代趋势也将愈发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