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分泌肿瘤英文简称为NET,通常分为胰腺神经内分泌瘤(pNET)和非胰腺神经内分泌瘤(epNET)。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与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细胞或产生激素的腺体,由于神经内分泌细胞是遍布全身各处的具有神经内分泌表型并可以产生多种激素的一大类细胞,因此神经内分泌肿瘤可以发生在体内任何部位,但最常见与胃、肠、胰腺等消化系统或肺部,可为良性或恶性肿瘤。
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1-2025年中国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药物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未来发展前景研究报告》,近年,随着国内外靶向治疗研发和应用的不断推进,已有数款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药物成功上市,如索坦®(苹果酸舒尼替尼)和飞尼妥®(依维莫司),可用于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及高度分化的非功能性胃肠道或肺神经内分泌瘤。2020年12月,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和黄医药索凡替尼(中国商品名:苏泰达®)上市,该药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的小分子抑制剂,系我国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单药适用于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进展期非功能性、分化良好(G1、G2)的非胰腺来源的神经内分泌瘤。2021年1月14日,首批索凡替尼正式向全国发货,为神经内分泌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目前,和黄医药保留索凡替尼在全球范围内的所有权利,并积极开展索凡替尼的全球化开发。凭借国际标准的中国本土临床研究,索凡替尼也受到国际监管机构的认可和采纳。2019年11月,索凡替尼获美国FDA授予孤儿药资格,用于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并于2020年4月获授予快速通道资格,用于治疗胰腺和非胰腺神经内分泌瘤。2020年12月,和黄医药开始向FDA滚动提交索凡替尼用于难治性神经内分泌瘤的美国新药上市申请,并向欧洲药品管理局提交了欧洲上市许可申请。
新思界
行业研究员表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病率在各类型癌症中处于较低水平,中国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数量约为30万人。然而,与其他肿瘤相比,神经内分泌瘤患者的生存期相对较长,其药物治疗与慢性病有一定共通之处,如用药时间长、频次高等。因此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药物的研发和推广对于提升患者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随着国内外新药研发的不断推进,更多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药物有望问世;同时,随着既有药物全球可及性的不断提升及其在其他癌种治疗方面应用的不断拓展,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药物市场还将持续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