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医药 > 聚焦 >

基因治疗载体行业进入壁垒高 全球市场企业数量较少

2021-05-10 17:52      责任编辑:周圆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基因治疗载体行业进入壁垒高 全球市场企业数量较少

  基因治疗载体(vector)是将基因导入细胞的工具,是以治疗为目的,运载目的基因进入宿主细胞,使之能够得到复制和进行表达。基因治疗载体主要包括病毒载体、非病毒载体两大类,病毒载体有腺病毒、腺相关病毒、慢病毒、逆转录病毒等,非病毒载体有裸DNA、质粒、脂质体、纳米载体等。
 
  非病毒载体具有低免疫原性、安全性高、生产工艺简单、成本较低、可大规模生产等优点,但也存在转染效率低、非特异性靶向较高等缺点,因此病毒载体是现阶段主流基因治疗载体,市场份额占比达到65%左右。但病毒载体存在安全性问题,会引发其他疾病,例如血友病患者接受基因治疗后患上肝癌,因此基因治疗载体技术研究仍在不断深入,非病毒载体拥有更好市场前景。
 
  基因治疗载体是分子生物学尖端技术,其研发成本高,生产技术复杂,行业进入壁垒高。为降低成本,在全球市场中,基因治疗企业倾向于将此项业务转包给CDMO公司。全球规模大、实力强的基因治疗载体CDMO公司主要有英国Oxford BioMedica、德国Apceth Biopharma、法国Novasep、瑞士Lonza、美国Brammer Bio、日本FUJIFILM Diosynch等。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2025年基因治疗载体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我国基因治疗载体CDMO公司主要有北京五加和、和元生物、奥源和力、汉恒生物、吉凯基因等,其中北京五加和、和元生物在国内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我国基因治疗载体CDMO公司数量较少,且与国外企业相比,在规模、研发实力、技术水平等方面竞争力弱,未来还有较大进步空间。
 
  2021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蔡宇伽团队发明了一种介于病毒载体与非病毒载体之间的类病毒体(VLP)递送技术,可实现安全和高效的体内基因编辑,是我国首个完全自主开发的原创型基因治疗载体。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基因治疗载体技术仍在不断进步,未来需关注研究成果商业化转化。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基因治疗载体是实现基因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进入壁垒高,全球可批量供货的企业数量较少。从我国基因治疗整体产业链来看,上游原材料生产实力较弱,较多细分市场被国外企业所占据,基因治疗载体是少数实现技术突破的细分领域。我国政府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国内基因治疗市场即将进入爆发期,基因治疗载体行业中拥有自主生产能力的企业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