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是为细胞提供营养、生长与繁殖环境,促使细胞增殖的医学材料。在医学领域,凡是需要用到细胞技术的领域,培养基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被广泛应用在疫苗、单抗、细胞治疗药物、基因治疗药物、干细胞技术、肿瘤研究、组织工程等方面。随着医学技术不断进步,培养基市场需求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1-2025年培养基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我国政府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培养基作为生物医药研究的重要基础材料,需求随之快速增长。2015-2019年,我国培养基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0%以上,2019年市场规模约为21.3亿元。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下,我国培养基需求增速进一步加快。总的来看,我国培养基市场增长势头强劲。
一直以来,我国培养基生产企业数量较少,且研发能力、技术水平较低,无法与国外企业相抗衡,在国内市场中占有率低。我国培养基市场中,国外企业处于垄断地位,市场份额占比达到85%左右,主要供应商是Gibco和Hyclone(均被美国赛默飞世尔收购)、Irvine Scientific(被日本富士收购)、德国默克Merck、瑞士龙沙Lonza等。进口培养基价格高昂且供货周期长,因此国产替代需求迫切。
在需求推动下,我国进入培养基行业布局的企业数量开始增多,以新兴企业为主,代表性企业主要有清大天一、三生国健、建顺生物、广东普奥思、倍谙基、源培生物、恺瑞生物、多宁生物等,主要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产品主要有无/低血清细胞培养基、抗体/疫苗培养基、基础细胞培养基、原代细胞培养基、CHO细胞培养基、液体培养基等。
我国生产的培养基主要是中低端产品,高端培养基质量要求严格,生产时对原材料纯度要求高。而我国进入培养基行业布局的企业在规模、资金、人才等方面实力有限,基本不具备高纯度原材料量产能力,市场对外依赖度大。随着研究不断深入,我国能够生产的培养基原材料种类不断增多,但为保证研究数据准确性,下游行业对国产原材料生产的培养基信任度较低。总的来看,我国培养基行业发展仍面临较大挑战。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培养基在医学领域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市场对培养基的需求持续快速上升。经过不断发展,我国培养基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产量不断增长,但主要生产的是中低端产品,在高端产品以及高纯度原材料领域竞争实力依然较弱。整体来看,我国培养基市场对外依赖度大,未来国产替代步伐需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