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医药 > 聚焦 >

凝血因子是血友病用药 市场增长空间较大

2021-05-15 17:38      责任编辑:周圆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凝血因子是血友病用药 市场增长空间较大

  凝血因子是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各种蛋白质组分,在医疗领域,凝血因子是治疗血友病的重要药物,是血液制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血友病是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这类疾病患者具有活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血液中缺乏凝血因子,临床症状表现为凝血时间长、轻微创伤出血、无明显外伤出血等。凝血因子治疗血友病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应用普及率不断上升。
 
  按照来源来划分,凝血因子包括血源凝血因子、重组凝血因子两大类,血源凝血因子是从血浆中提取,重组凝血因子是通过基于重组技术制取,两者生物功能相同。1992年,全球首个重组凝血因子产品问世,由于其无血源性病毒污染特点,需求迅速扩大。在全球范围内,市场占有率高的凝血因子生产商主要有美国生物制药Baxalta、丹麦诺和诺德Novo Nordisk、美国辉瑞Pfizer、德国拜耳Bayer、美国渤健Biogen、美国杰特贝林CSL Behring等。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2025年凝血因子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2008年以来,Bayer、Baxalta、Pfizer等国外公司的重组凝血因子产品先后进入中国市场。除国外企业外,国内布局凝血因子市场的药企也在增多,但由于技术壁垒较高,现阶段企业数量依然较少,代表性企业主要有华兰生物、绿十字、上海莱士、泰邦生物等。在此背景下,我国凝血因子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约为17.2亿元。
 
  我国凝血因子市场中,进口凝血因子产品主要是重组凝血因子,而国产凝血因子产品主要是血源凝血因子。相较来看,进口重组凝血因子市场增速高于国产血源凝血因子,这主要是由于我国血浆供应缺口大,原材料不足,导致血源凝血因子产量较低,市场增长较慢。
 
  2015年以来,我国凝血因子产品批签发量整体呈现上升态势。根据中检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凝血因子批签发量为502.64万瓶,较2019年增长38.3%,在我国血液制品总批签发量中的占比为5.1%,占比较小,但其增长速度最快。由此可见,我国凝血因子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凝血因子是血液制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大类血液制品之一,在血友病治疗领域地位重要。现阶段,我国血友病患者人数达到14万人以上,随着治疗观念进步,我国凝血因子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受支付能力影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血友病患者中,凝血因子人均用量较小,由此来看,未来我国凝血因子市场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