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管式内窥镜,简称硬镜,是医用内窥镜的主要产品之一,主要用于人体表浅及浅层部位自然腔道和通过穿刺开口腔道的病灶诊断和治疗领域。与软镜相比,硬镜镜体较短,在操作中不可弯曲,但成像更为清晰,可选取多个视角。硬镜产品主要有腹腔镜、胸腔镜、鼻内窥镜、牙内窥镜、脑室镜、神经镜、关节镜、椎间盘镜、宫腔镜、膀胱镜、经皮肾镜等。
硬镜由光学成像系统、照明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光学成像系统又包括物镜系统、转像系统、目镜系统三部分。按照显影模式来划分,硬镜主要包括白光硬镜、荧光硬镜两种,可以广泛应用在普外科、胸外科、泌尿科、妇科、骨科、耳鼻喉科、神经外科、口腔科等科室。在疾病诊断领域,硬镜可以配合AI技术使用,在疾病治疗领域,硬镜可以实现更小创伤手术方式,是手术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硬镜市场空间不断扩大。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1-2025年硬管式内窥镜(硬镜)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2015-2019年,我国硬镜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7%,2019年市场规模约为66.2亿元;预计2020-2025年,我国硬镜市场将继续以10.9%左右的年均复合增速增长,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23.1亿元以上。我国硬镜市场仍处于快速增长期,需求增速远高于全球市场平均增速。
在我国硬镜市场中,白光硬镜处于绝对主导地位,2020年,其市场份额占比达到95%,荧光硬镜市场份额占比仅为5%。但荧光硬镜兼具白光和荧光两种显影能力,随着技术日益成熟,其需求增长更为迅速。预计2020-2025年,我国荧光硬镜市场规模将以72.0%以上的增速增长,到2025年市场份额占比将达到38%左右,而白光硬镜市场份额占比将不断下滑。
硬镜具有较高技术壁垒,在我国市场中,卡尔史托斯、奥林巴斯、史赛克等国外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国内企业份额占比仅为25%左右。相较来说,白光硬镜技术壁垒较低,我国布局企业数量较多,主要有沈阳沈大、杭州天松等;而荧光硬镜技术壁垒高,由于其发展时间较短,我国布局企业数量少,市场主要被史赛克、欧谱曼迪所垄断。欧谱曼迪是我国领先荧光硬镜供应商,竞争力强,占据国内荧光硬镜市场半壁江山。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硬镜在疾病诊断与治疗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随着AI辅助诊断、手术机器人应用普及率不断提高,硬镜的地位重要性日益突出,未来市场前景广阔。从细分产品来看,由于荧光硬镜成像效果更优,其需求增长更为迅速,将挤压白光硬镜市场份额。虽然我国已有欧普曼迪等优秀硬镜生产商,但国内市场主要被国外企业所占据,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