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激素缺乏症(GHD)主要会引起矮小症,在儿童矮小症病因中,生长激素缺乏症占比约为33%左右。当前针对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治疗方案为药物治疗,生长激素(rhGH)为主要治疗的药物。生长激素有短效和长效脂粉,短效的需要每日进行注射,治疗依从性较差,而长效的rhGH可每周进行一次注射,有效改善用药依从性。
生长激素可分为水针、粉针和长效针剂三种,其中前两种皆为短效。在治疗效果上,长效针剂优先于水针,而水针比
粉针的生物活性更高,给药方式容易,且不容易产生抗体。就近几年生物激素需求市场分析,粉针市场占比持续下降,而水针占比则持续增长,预计未来粉针逐渐被淘汰,短效制剂也将被长效制剂替代。
生长激素治疗的最佳阶段为4-15岁,我国该年龄段现有人数约为1.9亿人,对应的矮小症数量约为550万人。由于国内缺少规范化的矮小症治疗方案,我国接受正规治疗的矮小症患者数量不超过5万人。按照生长激素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销售情况推算,我国生产激素市场空间约有1421亿元。我国矮小症的主要病因是生长激素缺乏症,但目前国内尚未允许生长激素应用在GHD领域,且国内居民对于矮小症的治疗认知不足,因此生长激素在我国市场渗透率不到5%,市场仍有较大开发潜力。未来随着我国生长激素被批准用于GHD治疗,则该领域的市场规模空间约有300亿元。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1-2026年中国生长激素行业细分市场需求及开拓机会研究报告》显示,在全球中,生长激素主要被应用在儿童矮小症中的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GHD/PGHD)、Turner综合症(TS)和特发性矮小(ISS)等症状,其中GHD占比最高,约为35%。在2020年全球生长激素在GHD/PGHD的市场规模约为21.4亿元。中国生长激素行业增长速度较快,在2020年在GHD/PGHD领域的应用市场规模约为6.5亿元。
在市场竞争方面,本土生长激素企业拥有强劲的竞争力,因此外企逐渐退出我国市场,当前国内市场被金赛药业和安科生物瓜分,其中金赛药业拥有多种药物剂型,市场占比更高。
新思界
产业分析人士表示,GHD是矮小症的主要致病因素,矮小症主要治疗药物是生长激素,但国内尚未批准生长激素用于GHD,因此我国生长激素的市场渗透率较低,市场发展空间较为广阔。在市场竞争方面,我国生长激素市场集中度较高,金赛药业拥有绝对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