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医药 > 聚焦 >

基因修饰动物模型市场空间巨大 我国发展较为滞后

2021-08-10 17:42      责任编辑:周圆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基因修饰动物模型市场空间巨大 我国发展较为滞后

  基因修饰是利用生物化学方法导入、删除特定基因片段,以改变或加强宿主细胞基因型的技术。动物模型是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主要用于实验生理学、实验病理学、实验治疗学研究领域。基因修饰动物模型是以基因修饰技术得到的动物模型,其程序复杂、耗时长、成本高。
 
  在科研中,动物细胞离体培养技术应用较多,但细胞离体后许多特性会消失,并且培养完成后导入动物体内会存在较大效应差别,基因修饰动物模型可以良好的避免这些现象发生,并可研究复杂生物学过程,因此即使其程序复杂、成本高,仍受到市场关注。
 
  基因修饰动物模型主要应用在人类疾病研究方面,以发现疾病发生机制,研究预防及治疗措施,在医学科学研究中意义重要。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基因修饰动物模型技术已经由通过显微注射方法将目的基因注射入原核内的方法,逐步向在目的基因两侧插入绝缘子序列再插入到特定基因位点的方法转变,采用新技术转入的基因不易受周围调控因子影响,并且解决了位置效应问题,使目的基因能够稳定表达。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2025年基因修饰动物模型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基因修饰动物模型市场规模约为109亿美元,在动物模型整体市场中的份额占比达到68%;预计2020-2025年,全球基因修饰动物模型市场将继续以9.2%左右的增速增长,略高于动物模型整体市场增速。2020年,中国基因修饰动物模型市场规模不足9亿美元,在全球市场中占比较小,未来提升空间较大。
 
  在全球范围内,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基因修饰动物模型市场,在技术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市场化发展较为成熟。与美国相比,我国基因修饰动物模型行业在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实力较弱,产业化发展成熟度不足,行业中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但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在此背景下,基因修饰动物模型重要性日益突出,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基因修饰动物模型是动物模型的一种,其研究不断深入,技术不断进步,主要包括CRISPR、ES细胞打靶、显微注射等技术类型。在疾病研究、医药开发领域,基因修饰动物模型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随着生物医药研发需求增加,基因修饰动物模型需求量快速增长。现阶段,我国基因修饰动物模型行业发展较为滞后,但拥有巨大发展空间,未来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发展速度需加快。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