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骨指的是可以人体骨或者修复骨组织缺陷的人工生物材料。在骨科领域,严重创伤、骨髓炎等时常会导致骨缺损,在临床治疗骨关节或者骨折时,最理想的方式是通过组织再生功能实现骨的自身修复,但在骨组织坏死、骨关节创伤等情况下,人体骨不能够自行修复,则人工骨成为理想的医用材料,在骨科领域应用需求较高。
人工骨材料多样,临床中应用较多的主要有三种类型;一,具备骨传导性的材料,如胶原、硫酸钙、物活性玻璃、陶瓷;二,具备骨诱导性的材料,代表材料有骨形态发生蛋白、脱钙骨基质、生长因子;三,具备复合特性的材料,如可发育生物陶瓷仿生人工骨、胶原蛋白类结合无机材料人工骨、羟基磷灰石类活性人工骨材料等。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背景下,骨折、骨质流失已经成为热门问题,随着骨损伤患者的增长,骨关节市场需求攀升,当前每年约有224万例植骨手术。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进入中度阶段,且受前期国内居民对于骨关节重视度较低,我国骨质疏松患者约有7203万,肢体残疾患者约有76万,每年新增骨损伤患者数量在312万人。国内骨关节损伤患者数量庞大,未来人工骨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1-2025年人工骨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骨科疾病发病率持续增长,在2020年全球人工骨市场规模约为31亿美元。与全球人工骨行业发展较为相似,在2020年我国人工骨市场规模约为56亿元。值得说明的是,在全球中骨生物材料市场销售量高,但中国市场应用量较少,未来该领域具有广阔发展空间。
骨科植入物是3D打印技术最早实现产业化的应用领域之一,其生产的产品对于患者几乎无不良影响,且能够为患者定制尺寸、需求,实现真正的定制化发展。在人工骨材料方面,生物活性骨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因此将成为未来骨损伤最佳治疗材料。但由于生物活性骨也具有一定缺陷,因此开发具有生物活性的复合材料人工骨是必然方向。
新思界
产业分析人士表示,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骨损伤患者数量持续攀升,人工骨行业发展前景较好。当前在人工骨布局的企业众多,海外企业有强生、杰迈邦美、杰迈邦美、瑞世;国内市场有奥晶医疗、正海生物、西安博恩生物等,目前市场竞争激烈。在行业发展来看,未来人工骨材料将逐渐趋于生物活性化,且借助3D打印技术,逐渐形成定制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