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C,抗体药物偶联物,是将细胞毒性小分子药物通过连接子连接到单克隆抗体上制成的药物。其中,连接子起到连接作用,毒性小分子药物发挥治疗效果,单克隆抗体作为载体将细胞毒性小分子药物运输到目标细胞中。ADC药物可以精准作用于癌细胞,药效与安全性得到明显提升,是抗肿瘤药物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ADC药物可用于乳腺癌、淋巴癌、白血病等肿瘤疾病治疗领域。20世纪80年代,ADC药物已经开始研究,直到21世纪初,全球首个ADC药物被辉瑞研发问世,批准用于临床,但药效及安全性不足,后来退市。2011年,辉瑞在原ADC药物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进,新型ADC药物进入市场,此后全球ADC药物市场发展速度加快。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1-2025年ADC药物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ADC药物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5亿美元左右。
在全球市场中,ADC药物生产商主要有辉瑞、罗氏、阿斯利康、武田、安斯泰来、第一三共、吉利德等,2020年,全球共有11款ADC药物获批上市。2020年之前,我国没有获批上市的ADC药物,2020年,罗氏的恩美曲妥珠单抗(赫赛莱)、武田的维布妥昔单抗(安适利)两款ADC药物先后获批上市。
中国药企布局ADC药物市场的速度不断加快,已披露的相关项目超过100个,在全球总披露项目数量中的占比达到3成。我国布局ADC药物的企业主要有乐普生物、多禧生物、荣昌生物、恒瑞医药、东耀药业、齐鲁制药、科伦药业、石药集团、百奥泰、浙江医药等。2021年6月,荣昌生物生产的注射用纬迪西妥单抗(爱地希)获批上市,是我国首个获批上市的自主研发的ADC药物。
我国ADC药物生产企业布局海外市场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License Out模式成为主流选择,是与国外药企进行合作的方式,可降低国内药企开发海外市场的成本。2021年8月,荣昌生物与美国Seagen公司达成协议,Seagen公司可以在亚洲以外地区开发及商业化纬迪西妥单抗(爱地希)。我国多款ADC药物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未来进入市场的产品将陆续增多,为缓解竞争压力,海外市场成为行业关注重点之一。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ADC药物所采用的单抗、连接子、细胞毒性小分子以及连接位点不同,即使是针对同一靶点的药物在药效与安全性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随着进入ADC药物市场布局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开发能力强、药效更优、药品安全性更高的药企更具发展优势。在此背景下,我国药企需更为关注ADC药物的研发,注重产品品质,才能赢得国际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