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是快速成型技术,20世纪80年代中期,首台商业3D打印机在美国问世,之后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宽。20世纪90年代中期,麻省理工学院首次报道3D打印技术可应用于制药,3D打印药物行业开始起步。
3D打印药物可采用熔融沉积成型(FDM)、热熔挤出沉积(MED)、直接粉末挤出(DPE)、熔融滴注成型(MDD)、粉末粘结打印(PB)、选择性激光烧结(SLS)、按需喷墨打印(DOD)、光固化成型(SLA)等3D打印技术进行制造,可制造片剂、胶囊、植入剂、口腔膜剂、皮肤粘合剂、透皮给药制剂等剂型。
2015年,由美国Aprecia公司生产的全球首款3D打印药物SPRITAM速溶片获得FDA批准上市,用来治疗癫痫类疾病。2021年初,中国三迭纪生产的3D打印药物T19获得FDA新药临床试验批准,在我国进入注册申报阶段,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这是我国第一款、全球第二款3D打印药物。
除美国Aprecia、中国三迭纪外,全球进行3D打印药物研究与开发的高校与企业还有美国密西西比大学、美国默沙东、美国辉瑞、英国诺丁汉大学、英国伦敦大学、英国葛兰素史克、英国阿斯利康、德国拜尔、德国默克等。3D打印药物可实现药物剂量精准控制、释放时间精准控制等优点,成为制药行业关注的重点之一,市场潜力巨大,因此进入行业布局的企业数量不断增多。
虽然现阶段全球3D打印药物研究及开发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但进入商业化开发阶段的企业仅有美国Aprecia、中国三迭纪两家,此外美国默沙东、德国默克也在进行商业化布局。三迭纪是我国唯一一家商业化开发3D打印药物的企业,具有先发优势,若产品得到市场认可,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2020年,三迭纪已建设完成日产量3万片的3D打印药物中试生产线,2021年规模继续扩大,日产量将达到10万片。在海外,美国Aprecia拥有日产量10万片的3D打印药物产能,德国默克计划建设日产量10万片的3D打印药物生产线。全球3D打印药物产能正在不断扩大,随着其市场认知度不断提升,未来需求规模有望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