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医药 > 聚焦 >

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市场空间大 国内尚未有获批上市产品

2022-02-10 17:20      责任编辑:周圆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市场空间大 国内尚未有获批上市产品

  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是指以人体自然腔道为路径,进入目标部位并进行诊断或手术的机器人。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的功能与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一致,可通过食道、胃、支气管、结直肠、尿道、阴道等,进入腹腔、胸腔等进行疾病诊断与手术,属于微创外科手术,与后者相比,前者的视野更为清晰,目标定位更为准确,手术灵活度更高,术后恢复速度更快。
 
  在全球范围内,与腔镜手术机器人相比,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极小,全球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市场仍处于导入期。全球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量不断增多,2015-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4%,2020年接近2.9亿例,其中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应用占比低。为提高手术效率与手术成功率,未来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市场增长空间大。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2-2026年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由于市场处于导入期,全球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生产企业数量少,代表性企业主要是美国MedRobotics、美国强生(收购Auris)、美国直觉外科,前者产品可用于肛门、直肠、远端结肠,后两者产品可用于支气管、肺部活检。
 
  在我国,尚未有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2021年7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林永红教授团队,完成全国首例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经阴道无气腹单孔腹腔镜下(Vnotes)子宫全切+双输卵管切除术+盆腔分粘术。这为我国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市场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我国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研发、试验步伐在不断加快。2018年8月,北京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联合研发的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系统,成功完成了临床前动物实验。在产业化发展方面,微创机器人自主研发的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处于临床前阶段,可用于经支气管诊断与治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公布的数据,2020年,全球食管癌新发病例为60万例,位居第八;中国食管癌新发病例为32万例,位居第六。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我国消化道癌症发病率高,全球53%的食管癌新发病例位于我国,而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是诊断与治疗早期消化道癌症的重要手段,未来,若有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获批在国内上市,其需求量有望快速增长。
 
关键字: 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