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消融技术包括物理消融、化学消融两大类。肿瘤化学消融,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与监控下,通过经皮穿刺技术,将注射针穿刺到肿瘤组织内,直接注射化学药物与组织细胞发生化学反应,干扰细胞代谢能力或者影响其生存环境,从而使肿瘤细胞坏死,达到治疗目的。
在临床上,肿瘤化学消融可用于良性或恶性实体肿瘤治疗中,例如肝癌、肺癌、甲状腺肿瘤、肾脏肿瘤、乳腺癌、子宫肌瘤等。其中,肝脏良恶性肿瘤是肿瘤化学消融的主要应用领域,其次是良恶性肺部肿瘤。
肿瘤化学消融采用的化学药物主要是无水乙醇以及乙酸。无水乙醇可使肿瘤细胞脱水、蛋白质凝固,从而使细胞坏死,主要用于直径小的单个病灶的原发性肝癌治疗方面;乙酸渗透能力强、杀伤能力强,与无水乙醇相比,注射量较少,可用于原发性肝癌以及转移性肝癌治疗方面。此外,还有稀盐酸复方消融合剂,其蛋白质凝固能力更强、凝固界限更为清晰。
20世纪80年代,日本率先开发出肝癌化学消融技术,采用的化学药物是无水乙醇,十余年后又采用了乙酸;21世纪初,我国成功实施首例肝癌化学消融手术,采用的化学药物是稀盐酸。目前在肝癌治疗领域,肿瘤消融治疗是重要手段之一,肿瘤化学消融与肿瘤物理消融在较多国家并存于市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死亡病例996万例;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例,死亡病例300万例。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以及全球癌症患者不断增多,肿瘤化学消融拥有巨大市场空间。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与肿瘤物理消融相比,肿瘤化学消融在小直径肿瘤治疗方面拥有同样疗效,但在大直径肿瘤治疗方面疗效下降,彻底消融肿瘤细胞的能力较弱,易复发,需要重复治疗。肿瘤物理消融具有较强竞争优势,且其新技术不断问世,未来更具发展前景,挤压了肿瘤化学消融市场空间。但肿瘤化学消融在部分肿瘤治疗领域具有独特优势,未来仍有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