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消融,是在心脏电生理检查的基础上,对心律失常部位进行标记,将导管经血管送入心脏,针对标记的部位释放能量,破坏异常组织细胞,从而达到疾病治疗目的。导管消融手术是心律失常的最佳治疗方案,由于是基于电生理技术发展而来,因此又称为电生理手术。
电生理主要用于心律失常相关疾病治疗方面,其代表性技术是导管消融,产品包括消融设备、消融导管、标测设备、标测导管等。目前市场中常见的导管消融技术包括射频消融与冷冻消融两大类。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3-2028年中国导管消融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射频消融利用热效应使心脏异常组织坏死,是目前市场中的主流导管消融技术,但消融范围控制难度较大、患者疼痛度较高,近年来冷冻消融技术占有率快速提升。冷冻消融是利用迅速冷冻技术摧毁心脏异常组织,具有患者疼痛度低、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的优点。此外,近两年脉冲电场消融(PFA)发展迅速,这是一种高精准度、高安全性的新兴导管消融技术,有望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根据电生理标测技术的不同来划分,导管消融包括二维消融手术与三维消融手术两大类。二维消融手术心脏图像显示为二维平面结构,无法显示空间结构,导管置入的位置需要利用X射线来辅助;三维消融手术可构建心脏三维模型,其定位精准度更高,已经成为导管消融的重要标测技术。2017年以前,在我国,二维消融手术占据较大比例,2017年以来,三维消融手术比例持续上升。
心律失常发病率随着人类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升,目前全球心律失常患者数量多,常见的疾病有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窦性静止或停搏、房速、室上速、房早、室早、房扑、室扑、房颤、室颤等,其中房颤是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我国人口规模大、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仅房颤患者已经达到2000万例左右,因此导管消融市场发展空间大。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20世纪末期,法国率先利用导管消融技术来治疗房颤,由于治疗成功率远高于药物治疗,且毒副作用低、患者复发率低,进入21世纪,导管消融在全球市场中应用规模逐步扩大。在我国,心律失常导管消融手术量2017年约为14.9万例,由于认知度不断提升、渗透率不断提高,发展到2022年已经增长至32.2万例。总的来看,导管消融市场发展势头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