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痤疮药物是指用于缓解、消除或治疗玫瑰痤疮临床症状的药物。玫瑰痤疮药物分为外用药物、系统药物,主要根据患者不同的皮损表型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玫瑰痤疮又称酒渣鼻,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面中部,症状包括面部阵发性潮红、脓疱、持续性红斑或丘疹、毛细血管扩张等。根据症状不同,玫瑰痤疮分为ETR(红斑细血管扩张性玫瑰痤疮)、PPR(丘疹脓疱性玫瑰痤疮)、PhR(藻状玫瑰痤疮)、OR(眼玫瑰痤疮)4种亚型。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5-2030年玫瑰痤疮药物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玫瑰痤疮是常见的皮肤疾病之一,根据《中国玫瑰痤疮诊疗指南(2021版)》显示,我国玫瑰痤疮患病率为3.4%。由此推断,国内玫瑰痤疮患者人数近4800万人。玫瑰痤疮好发于女性,治疗需求旺盛,玫瑰痤疮药物市场发展空间大。
玫瑰痤疮药物主要包括甲硝唑乳膏/凝胶、过氧化苯甲酰、米诺环素、异维A酸、水杨酸、过氧化苯甲酰等。在治疗玫瑰痤疮的外用药物中,甲硝唑是指南推荐等级最高的药物,我国甲硝唑凝胶生产企业包括天津天骄、山东方明、江苏知原、湖北康正等,其中江苏知原目前市占率已超过50%。
玫瑰痤疮通常需要长期维持治疗,但目前临床使用的玫瑰痤疮药物均存在各自痛点,如甲硝唑凝胶对血管扩张无效,过氧化苯甲酰有红斑、鳞屑、局部瘙痒等副作用,盐酸米诺环素、伊维菌素等暂未在国内上市。因此目前玫瑰痤疮患者治疗需求未获满足,亟需安全性、有效性均好的创新药物上市。
玫瑰痤疮创新药市场空间广阔,但目前全球玫瑰痤疮创新药开发管线有限,其中泰恩康的CKBA为代表性玫瑰痤疮创新药。CKBA能够抑制促进Th17细胞分化的关键限速酶(ACC1)的活性,从而抑制Th17细胞的分化,具有治疗玫瑰痤疮的潜力。目前CKBA临床试验获受理,有望成为近年来首个玫瑰痤疮适应症1类新药。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玫瑰痤疮好发于面中部,且以年轻女性为主,治疗需求旺盛,预计2025-2030年,全球玫瑰痤疮治疗市场规模将从24亿美元增长至40亿美元左右。目前我国玫瑰痤疮临床用药局限性明显,缺少创新药物,但国家鼓励创新药研发,相关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这为玫瑰痤疮创新药研发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