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高校一些触目惊心的“校园事件”的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学校、社会和家长所关注的焦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走近大学校园,许多大学生的心理都存在着或深或浅的病状,而且关于这些的案例也有不少:某知名大学和一位女高材生由于不堪竟争的重压,隧跳楼自杀,至于自杀的原因,则无人知晓,因平时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以至平时很少和人交流,直到有一天她突然消失于这个繁华的世界,让人们大吃一惊而不知道所以然!
据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与这些方面有关
1适应环境困难
大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进入大学,而现实和理想存在很大差距,如学校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完美,专业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理想,学习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轻松,自己没有在中学时那样卓越等。自豪感与自卑感的交织,不想学和不得不学的矛盾,造成了情绪的波动和低落,因而产生了厌学和压抑等消极情绪。
2人际关系不和谐
在人际关系上,大学一年级学生出问题的往往较多,因为他们面临着一个重新认识别人,确立人际关系的过程。部分新生因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和方法,造成人际交往困难,产生孤独感,缺少安全感,出现焦虑不安、寂寞失落和注意力分散等症状,这使得他们中的一些人感到空虚无聊,内心困惑,学习、生活失去了动力,整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
3经济状况差异
造成的心理不平衡高校收费制度的实行,使学生进校后学习费用增加,个人生活开支增加,许多家庭的经济状况因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学生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家庭的经济问题,这个问题现实而又复杂,解决起来难度很大。缺乏处世经验的大学生们常常感到一筹莫展。此外,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家庭经济状况差距要比中学时代明显得多。面对这种情况,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难免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造成心理的不平衡。
4求职择业竞争带来的压力
当今社会,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毕业分配已被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自主择业所代替。随着年级升高,因为专业方向、社交范围以及家庭背景的不同,大学生个体之间在就业观念、择业机会等方面的差异越来越大,面对激烈的竞争,有的大学生表现出缺乏自信、眼高手低、畏惧社会等心理问题。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艰苦奋斗的精神、适应环境及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等心理素质,是确保他们顺利成才的重要因素,也是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因此,对目前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客观深入地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