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投资 > 国内 > 政策 >

解析战略新兴板取消设立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2016-03-16 18:22      责任编辑:霍媛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解析战略新兴板取消设立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3·15这天,根据证监会意见,十三五《纲要草案》中“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板”一句被删除。刘士余刚刚接替肖钢上任证监会主席,这一举动令人哗然。十三五规划时间跨度是五年,这意味着在未来五年,战略新兴板都没有机会面世。李克强在2016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起“以创业带动创新”的双创话题,可是通向资本市场的路如此坎坷,创业创新者们要保持热情谈何容易。战略新兴板的取消设立究竟会给资本市场带来哪些影响呢?
 
  注册制和战略新兴板是一体两面,当前维稳第一
 
  “战略新兴板被删”看似突然,其实这并不是一个突然的决定,早前新上任的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就曾表示“注册制延缓”。而业内人士基于对形势的研究,也知道战略新兴板没那么顺利。
 
  因为注册制和战略新兴板其实是一体两面,战略新兴板的总体建设思路是:围绕蓝筹股市场建设,在注册制改革总体框架下,进行市场内部分层,新设独立市场板块,实施差异化制度安排。战略新兴板的发展思路就是在注册制的框架下。而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注册制已经不提了,刘士余在讲话中也提到“注册制不要单兵推进”,也摆明了监管层对于注册制放缓的态度。
 
  之前,蚂蚁金服、小米科技这些公司,希望通过上市战略新兴板上市,其实是对市场激活的一种策略,现在股市动荡,维稳才是最重要的,创新和试验自然都要延后。整个证监会的风格,从肖氏激进改革转向刘氏极度保守,显然是市场稳定压倒一切。
 
  人民币基金长期来看,依然短视
 
  追求利润率导致人民币基金短视的问题,恐怕长期都难以解决,那么现阶段,保护股市投资人当然最为重要。
 
  与新三板和创业板相比,战略新兴板可以看作是为中概股回归A股量身打造的,我国海外上市的中概股龙头公司,大部分都属于信息技术产业或是现代服务业。按照A股标准来看,这些公司达不到持续盈利的最低要求。而战略新兴板淡化盈利要求,主要关注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其他财务门槛介于主板和创业板之间,允许暂时达不到要求的新兴产业企业、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
 
  如今,政策导向又回到利润率,整个市场的导向和用美元机构思维投人民币的项目产生冲突。未来,或许有更多的投资机构将面临政策对其业务的冲击。当一切回到利润率,人民币基金青睐的“1+3(一年投入三年退出)”、“1+1(一年投入一年退出)”模式将会长期存在;普遍而言,这对创业公司并非利好——因为既要创新,又要盈利,难度不小。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