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进入2015年来,我国的经济形势和2014年极其相似。在年初,经济不景气,之后需依靠政府的政策改善不良的经济形势。很多人对下半年的经济抱有很大的希望,但是具体情况却不太乐观。现在2015年已经过去一半,三条其经济的好转并不太明显,要想扭转这种形式,必须打通三条融资脉络:货币政策、直接融资和PPP。
第一,实施货币宽松政策的同时,疏通货币宽松向信用扩张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方面,预计央行还会继续宽松,近期应该还能看到一次降准或降息,降准的可能性更大。目前银行间的短端利率已经降到新低,但长端利率明显下不去,说明银行还是不愿意配长期资产,包括长久期的国债和实体的中长期信贷资产。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继续维持短端银行间利率的稳定,在隔夜回购利率降无可降的情况下,央行甚至可以适度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打开短端利率进一步下行的空间。这一点虽然不是实体信用扩张的充分条件,但却是必要条件。因为如果短端的银行间利率不稳定,银行就不敢轻易的加杠杆配置长久期资产,包括实体的信贷及类信贷资产。另一方面,也要为银行直接提供长期限的负债来配合长期资产配置,使银行间的流动性真正传导到实体经济去,降准、PSL或者再贷款都可以为银行提供长期限的负债。目前PSL已经看到,下一步再贷款、降准等措施也应跟进。
第二,加快推动直接融资,包括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股权融资方面,IPO的步伐需要继续加快,前四个月A股IPO和增发一共融资2500亿左右,去年同期只有1700亿,已经明显提速,但这还远远不足以满足实体的融资需求,下一步必须继续加快IPO审批节奏。同时,在主板注册制尚未落地的情况下,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充分发挥新三板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作用,加快完善做市商制度,适时引入集合竞价的交易方式,扩大交易规模,提升市场流动性。债券融资方面,受43号文影响,城投剥离政府融资职能导致大规模的融资缺口,今年1-5月全国企业债仅发行1600多亿,去年同期是4000亿。下一步要积极落实发改委的1327号文,一方面对城投类企业和一般企业放宽主体评级以及资产负债率的要求,另一方面放宽对指定类别债券发债企业数量的限制。除了发改委管的企业债,证监会也在继续放松公司债的发行条件, 下一步要继续扩大发行主题范围,尽快覆盖到中小企业。此外,取消保荐制和发审委制度也有利于加快公司债的发行。
第三,多措并举推广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抵补基建融资缺口。无基建不复苏,但问题是,钱从哪里来?财政收入下滑,土地出让金雪崩,43号文约束举债,唯一的希望就在PPP。PPP在中国发展潜力巨大,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截止到2013年,我国PPP累计投资规模约为1278亿美元,与巴西(2707亿美元)、印度(3274亿美元)等发展中国家相比有很大空间。下一步中央应该着力解决此前PPP项目签约率低的困境,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中央层面的规范和引导,国务院此前专门发文提供制度保障,下一步还应该搭建平台,加强信息沟通和引导,发改委的2万亿PPP项目库就是不错的尝试。二是增强地方政府信用,加大对信用违约事件的制裁力度,尽快建立信用评价机制,打破项目对接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障碍;三是加快挖掘推出一些有一定收益的好项目,很多项目不适用传统的贷款融资,但适合用PPP融资,比如城际高铁、污水治理、水利工程等等,政府应该组织力量进行可行性研究,使一些好项目尽快向社会开放;四是吸引专业机构积极参与,过去PPP失败的案例中很多是因为政府和社会资本没有有效互补和整合,下一步在挑选社会资本参与时,要尽量选择懂建设、懂运营的专业机构,使政府和社会资本发生化学反应。
如果上述三种方法可以实施,那么现今经济融资的困境,很可能就会得到相应的缓解。从以上我们也可以看出下半年的经济情况还是很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