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网络洗车公司我爱洗车被CEO李东晋悄悄解散,没有声明,也没有正式的公司解散会议。李东晋解散了公司QQ群,停用常用手机号,还留下200多万元债务。
据了解,我爱洗车成立于2014年底,至今只有10个月,曾获得500万元天使人投资,但A轮融资未进行下去。
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汽车后市场涌现40多个O2O项目。“我爱洗车”成为e洗车、赶集易洗车、云洗车等O2O之后,又一家在洗车领域受挫的O2O公司,我爱洗车的倒闭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洗车O2O行业正面临着大规模的倒闭潮。
新思界
行业研究中心认为,上门洗车从炙手可热的O2O项目到如今的惨淡局面,上门洗车行业的原罪不可不提。
首先,上门洗车行业通过烧钱来培养用户习惯,许多O2O行业的创业者或者经营者都认为,O2O的经营模式应该是先低价烧钱抢夺市场,然后上市圈钱或者创造盈利模式,但是这种想当然的做法多半都会导致失败。因为,企业没有办法在抢占市场到盈利之中完成华丽的转化。一般而言,补贴取消之日,就是企业灭亡之时。
其次,洗车行业没有忠诚度可言,消费者在洗车领域永远是价格驱使的,一旦出现更便宜的洗车服务,消费者将迅速转往其他公司。
然后,洗车行业看似是需求巨大的O2O领域,另一个问题摆在眼前,那就是洗车行业的低门槛必将导致大量竞争,在没有巨头持续扶持的情况下,上门洗车只能是一个不断烧钱的过程,赔本卖吆喝。
最后,整个市场面临资本寒冬,O2O补贴大战卷入了太多企业,并为此付出了无法计量的精力和资金。近一年时间内,携程和去哪儿合并,赶集网和58同城合并,大众点评和美团网合并等事件都证实了此事。“不合并,企业会死,投资者也会死,“这是近段时间内业界的共识。互联网垂直行业巨头之间的“火拼”从来都是一方出手,另一方绝不手软。滴滴和快的两家公司发明了用红包抢市场的补贴大战;美团与大众点评网在外卖领域的现金补贴也是不设“下限”;58同城和赶集网广告投放互相较劲,有数据称两家公司今年的广告投入加起来超过20亿元;去哪儿和携程之间的价格战打得更为疯狂,去哪儿网“一年烧钱27.6亿元”,携程表示不甘为人后拿出10亿“打仗”。无休止的价格战令企业之间的竞争始终处于胶着状态,但没有企业从中获益,甚至卷进了大量的初创企业,烧钱模式盛行,整个互联网行业甚至进入了某种怪圈,让初创企业无力争斗,这样下去的结果也只能是草草收场,最好的结果也无非是被巨头收购。
但是,有需求就有机会,洗车O2O面临大洗牌,并非是一件坏事。